c0051 c0052
書籍名稱:大時代的交錯—上海1949(上)山雨欲來(下)豪華落盡
作  者:于勁
定  價:$320元(單冊)
開本尺寸:正25K-15x21cm
裝訂頁數:平裝本-500頁
出版日期:2009.11.23
風雲書網:http://www.eastbooks.com.tw

※一九四九,這個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不能忘記的年代,在這一年,國民政府從大陸退守台灣,而中共政權則宣布獲得未有的勝利,其中真相究竟如何,請看本書。
※精譬剖析上海的世紀末風情!
※本書好評不斷,為應讀者要求,緊急再版上市!!

急管繁弦,大軍壓境,上海的世紀末風情!
上海,這個歷史上的十里洋場,代表絕代風華與百歲滄桑的黃金城,是一切重要交易與權謀暗中角力的場所。曾經,在半個世紀之前的1949年,大上海演出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劇,決定了兩岸對峙的大格局。……

目錄:
序幕上海,這座集二十世紀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之大成的遠東第一大都市,正被濃郁的戰爭氣氛籠罩……中國歷史上頗有意味的一九四九年終於到來了。這一年,是國共決死戰的開端;這一年,是改寫中國歷史新頁的開端…….。

第一章:元旦(風雨欲來 / 下野 / 西柏坡)
上海市民各種惶惶的猜測,滾雪團似的隨著一九四九年總統元旦公告越滾越大。上海自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抗戰至今,十餘年沒發生過任何戰事,如今,上海可能再次成為戰場嗎?

第二章:策反(接頭 / 上海,狄思威路)
抗戰時期,各種思潮言論沸沸揚揚,尤其陸軍大學這樣的學府,多數學員都在尋找中國的出路,尋找自己的奮鬥目標和理想追求。

第三章:交困(援絕 / 伺機 / 狂瀾)
不管有無美國的支持,也不管結局如何,蔣介石決計與共產黨一決雌雄。

第四章:金圓劵(「打虎!」/ 大整肅 / 風聲鶴唳 / 無力回天)
絢麗輝煌的金圓?將一個政權衰亡的生命加速引向地獄之門,四十年之後,人們已不再懷疑這種如癌細胞一樣的幽靈當初是怎樣違背大人物們的意識將他們引向墳墓的,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貌似純潔的經濟……

第五章:湯恩伯(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 陳儀策反 / 徬徨歧路)
從一九四九年元旦文告發表到現在,不過短短三十天。中國的政治局面已經發生何等巨大的變動!這是一段從高層政治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都在劇烈震盪的時代。無數的人都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徘徊,他們如細小的纖塵,不知何時會被忽北忽南的勁風挾走。

第六章:土地
中國的土地問題,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嚴重,它已使我們國家和民族走到一個前進和落後,興隆和頹敗的關頭上;如果我們不能解決它,它便會解決我們!

第七章:溪口(黯然歸鄉 / 文膽殞歿 / 暗度陳倉)
在溪口的這段時期是蔣介石政治生涯中異常重要的時期。每天,流連於家鄉的山水,他的內心無時不在反省、思考。

第八章:民心(鎮壓 / 沸騰 / 學潮)
是時候了,同學們!該我們走上最前線,我們沒有什麼牽掛,縱或有點兒留戀,學問總不易求得完全,要在工作中鍛鍊。困難已經逼到眉尖,誰有心思長期鑽研……

第九章:兵變(打不得的仗 / 黑暗中的戰爭 / 綠村二號 / 渡江)
使這些熱血澎湃、戰功彪炳的青年軍官們痛心的,是潛藏在內心深處固有是非觀念的動搖。對國民黨來說,這真正是一次來自內部的崩潰-理想、信念、道德,這一切都在重新被組合與選擇。

第十章:復興島(困獸 /撤遷 / 決戰前夕 / 交鋒)
一九四九年決戰前夕發表的《蔣總統告全國同胞書》中寫道:「…十一年前南京政府的撤守,正是我們抗日的起點;今日南京政府的撤守,更成為我們中國反共鬥爭唯一的轉機。」而歷史的真相真是這樣嗎!

第十一章:鏖兵(流產的兵變/血戰月浦/短暫的光榮/搶運物資/備戰浦東/殺氣四伏/被處決的將軍/總攻/兵臨城下)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報負破滅後迅速找到一條新路;在如此混亂的當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中國未來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從而明白自己的角色。

第十二章:入城(短兵相接/奮戰/慶功/長驅直入/凱歌響起/大勢已定)
緊接著那些倒退和專制年代以後,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在一種虛假的民主制度再現以後,是否會不可避免地再產生另一種專制潮流?就像過去幾千年中間所發生的狀況那樣?

尾聲:
僅僅三十八年前,毛澤東還是一位嚮往到長沙去,被稱作鄉八佬的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的學生。三十八年之後,卻是毛澤東本人從紫禁城步出,登上天安門,向全世界宣佈一個新的共和國成立…..一九四九年,就中國而言,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這個時代的結束;卻是另一場歷史戰爭的
開始…….

【內文試閱】:
一九四九年元旦。清晨,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的上空被薄薄的陰霾籠罩,卻無雪意。外灘江海關大樓的鐘聲每隔半個時辰就隆隆響起,緩緩的節奏已經拖過了半個世紀,而在半個世紀之前,代替這沉悶悶鐘聲的是一個古老的報時球。

上海簡稱「滬」,又稱「申」。據說這一帶在戰國時期是楚國宰相春申君黃歇的封邑,相傳黃浦江是他所開鑿,故稱黃歇浦,又叫春申江,而黃浦江真正成為重要水道卻是元代以後的事。因此黃浦、春申的傳說只是寄託了世人對一位古代賢明政治家的崇敬。一千年前,這座遠東最大的都市還浸沒在一片汪洋之中。隨著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的擴展,有了最初平沙落雁的漁村,又漸漸成為船舶雲集的商埠。明代,這裡築起了一座城。它真正成為東方大都市的歷史是在門戶開放的鴉片戰爭之後。

短短一百年的時間,上海已經有了相當濃郁的西方色彩,尤其是在外灘一帶。百老匯大廈。沙遜大廈。匯豐銀行大樓。英國領事館。一幢幢盎格魯撒克遜與新希臘式華麗貴族風格相容匯的古老建築物,沿蜿蜒的黃浦江傲然矗立。拱形的外白渡橋巨大的鋼鐵樑架下,凝重渾厚的黃浦江水與青灰色的蘇州河水緩緩匯合,又緩緩地折向東去。天剛濛濛亮的時候,南京路以南、福州路以北那條長約二百米左右、舊稱「望平街」的小馬路上,已經有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這條街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報業發源地。上海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申報》、《新聞報》在這裡起家;《時報》、《神州日報》、《民立報》、《民國日報》、《時事新報》、《商報》、《亞細亞報》等曾在這裡駐足。報販子在這裡辦起「派報行」幾乎壟斷了所有報紙的發行。  報販子們一個個盤腿就地而坐,雙膝間攤放著數百數千份的新報紙;在他們周圍,是數十數百個十歲大小的報童。報童們背著長至膝蓋的布包,長長的帶子圈在細細的脖子前。每天清晨,當報販子還沒到時,他們分別縮在燒餅油條店的櫃檯下,或著捲縮在尚未打開火頭的前一日封住的煤爐旁,披著麻袋,外表呆呆木木小老頭似的。只等報販子一到,他們便像從平地下鑽出來一樣,奔向各自的報攤。一雙雙小手在人群中揮動,一張張染滿污泥的臉孔閃著機靈,一聲聲尖尖脆脆小鳥般稚嫩的童音泛起:「爺爺叔叔,今朝有啥新聞?」他們不識字。於是,便有報販子吆喝:「小鬼(讀巨音)頭,都聽牢,今朝格新聞是……」 元旦清晨,在刺骨的朔風中,外灘一帶繁華街道早早就傳來報童清脆的喊叫聲。
「賣報,賣報,三十八年元旦特大新聞!」
「中央報,中央報,蔣總統發表新年文告!」
  「大公報,大公報,政府呼籲,和談有望!」
  「老申報,老申報,和談關鍵係於共黨!」
  「新聞報,新聞報……」
  「看報,看報……」
  報童們的聲聲叫喊從各家報館迅速波散開去,頃刻傳遍全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