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系列別:心靈企劃系列
書系編號:V0011
書籍名稱:咖啡館裏遇見尼采
作  者:張笑恒
定  價:280元
開本尺寸:正25K-15x21cm
裝訂頁數:平裝本-320頁
出版日期:2016.05.21
購書網站:www.eastbooks.com.tw

出版重點:
◎尼釆(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有史以來被談論最多的哲學家之一,同時又是最多被誤解的哲學家之一!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之一,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
◎他的生存哲學和主張不僅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的西方思想文化影響極深,而且也強烈影響或改變了許多名人的思想及生活。其著名理論包括「上帝已死」、「永恆輪迴」、「權力意志」、「超人說」。
◎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尼釆,一個孤獨寂寞的先哲;一個在銀河裏閃爍的星星!走近尼釆,直達人生的終極秘密!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屬於他的時代終於來臨!在咖啡館裏遇見尼采,聽尼釆怎麼說!
本書囊括了尼采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和主張,每篇文章都是從我們周圍世界的真實事件出發,從而得出哲學觀點如何關照現實世界的精妙體現。閱讀它,你會感到泉水躍動成洪流奔馳著,時而熱情跳躍,時而變幻無窮,既不會感覺到哲學的沉悶無聊,還會發現,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作者簡介:
張笑恒,暢銷書作家。其豐富的個人閱歷、縝密細膩的筆法和一針見血的筆觸,總能給讀者帶來欲罷不能、直呼過癮的閱讀體驗。著有《南懷瑾大師的十六堂佛學課》(風雲時代出版)、《南懷瑾大師的人生學堂》(風雲時代出版)、《南懷瑾大師的智慧學堂》(風雲時代出版)、《首富馬雲站在新起點—阿里巴巴的激情》(風雲時代出版)、《李叔同大師的人生歷練課》、《季羨林大師的人生哲理課》、《北大哲學課》《北大人文課》等多部暢銷書。
  

內文簡介:
輕鬆讀懂尼釆 深刻理解人性
哲學道破人生 智慧引領幸福

一個孤獨寂寞的先哲
一語道破這個世界的困惑
一個在人類哲學史上恣意表演的天才
一生都在為折磨他的生命意義尋求答案
在咖啡館裏遇見尼采,聽尼釆如是說!

尼采是有史以來被人們談論最多的哲學家之一,病痛又折磨他一生直至精神分裂,很早就離開人世。尼采同時又是最多被誤解的哲學家之一。由於觀點和立場不同,人們對他毀譽不一。然而他自信地喊出:「屬於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些人是出生太早了。」他的生存哲學和主張不僅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的西方思想文化影響極深,而且也強烈影響或改變了許多名人的思想及生活。天才總是孤獨的,尼采的感悟裏充滿了痛苦的體驗,正如浩瀚宇宙中飛逝的流星一樣,從他的著作中,我們在黑暗的天空看到了生命的光芒,也讀到了探索人生、探索生命的智慧和勇氣!

【名人推薦】
尼采的倫理思想不是通常任何意義的自我放縱的倫理思想;他信仰斯巴達式的紀律,為了重大目標既有加給人痛苦的能力也有忍受痛苦的度量。——英國哲學家 羅素
當他自知自覺並且心甘情願地從他生命的巔峰投向毀滅的深淵時,他的精神世界從沒有如此明亮,他的心靈從不曾如此激越,他的話語有了更多的歡呼和音樂。——奧地利猶太裔作家茨威格
尼采所揭示的現代人精神生活的問題,包括傳統價值觀的崩潰、信仰的天空、自我的迷失、文化的平庸,在今天不是解決了,反而是更加尖銳了。——中國著名學者 周國平

【尼釆語錄】
*屬於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些人是出生太早了。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
*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會向高處攀登!為此要學會俯視下方!
*強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種已實現的快樂,對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奮作用。
*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會再製造出一個理想的地獄。

【目錄】
第一章   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        
第二章   孤獨,是因為站在高處
第三章   勇敢地成為你自己          
第四章   生命就是不斷自我超越
第五章   理智使人聰慧              
第六章   要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第七章   喜悅吧!歡樂吧!          
第八章   擁有一顆輕盈的心
第九章   友情開出的花              
第十章   愛的真諦
第十一章 生命,應該被熱愛

內文精摘:

【尼釆重要著作】
《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die, Oder: Griechentum und Pessimismus
《人性的,太人性的》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Ein Buch f?r freie Geister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r Alle und Keinen
《瞧,這個人》Ecce Homo
《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

〈前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之一,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樂觀的智慧》、《善惡的彼岸》等。
尼采是有史以來被人們談論最多的哲學家之一,他被人們熟知首先是因為他那不尋常的命運。他早年喪父,遭受過失戀的打擊,病痛又折磨他一生直至精神分裂,過早地離開人世。
尼采同時又是最多被誤解的哲學家之一。由於觀點和立場不同,人們對他毀譽不一,對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不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於採取獨特、強勁、充滿隱喻和矛盾,甚至是「瘋癲」的獨白形式,還常常遭到誤解,以致有人說,尼采的生平和著作受到了近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最嚴重的曲解。
對此,尼采是坦然的,他在《瞧,這個人》中說:「今天沒有人聽從我,沒有人知道如何接受我提出的東西,這個事實不但可以理解,也是非常適當的。」而且,他自信地喊出:「屬於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些人是出生太早了。」
這讓我們覺得尼采真是個自大狂,但他的預言沒有錯,他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的生存哲學和主張,不僅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的西方思想文化影響極深,而且也強烈地影響或改變了許多名人的思想及生活。魯迅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精髓是「鼓勵人類日漸向上」,同時也讓行走在今天物質文明欣欣向榮的凡人,深深震撼。
尼采早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現代社會裏,儘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可是人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使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衝動,現代文化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
尼采的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衝擊力,打破了我們衰弱的神經,帶給我們衝擊與新生。他向世人發出了「上帝已死」的呼聲,宣稱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必須徹底摧毀,提出重新評估一切價值體系,主張以人自身作為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基礎。尼采提出了「超人」英雄主義的哲學人生觀,不做沒有個性、沒有創見、沒有出息的庸人,而要張揚自己的個性,最大限度發揮個人的潛能意志,去開發創新人生。
尼采最常用的詞之一就是「勇敢」,他的第一條戒律也許就是「勇敢地成為你自己」。他在《瞧,這個人》中寫道:「現在,我要命令你們丟開我去尋找你們自己;只有當你們都排拒我時,我才會回到你們中來。」是的,勇敢做自己,我們才能以最舒服最自然的姿勢享受生命!
他一生都在為苦苦折磨他的生命意義問題尋求一個答案,叔本華全盤否定人生,他卻竭力借藝術肯定人生。他的生命的衝動、意志的力量,讓無數人徹夜難眠。
比如,尼采十分推崇卡爾德隆的一句話:
人所犯最大的罪,
就是他出生在世。
正如他在《快樂的科學》第二卷第七十三條《神聖的殘酷》裏寫的故事:
一個男人抱著剛出生的嬰兒去見聖者,他問:「我該怎麼辦呀?這孩子痛苦、畸形、半死不活。」
聖者厲聲答:「快點弄死他,然後你抱著他,抱三天三夜,這樣你就會記住,不要在不該要孩子的情況下要孩子!」
很多人都指責聖者殘忍,聖者說:「讓嬰兒活下去,經受一生的痛苦,不是更殘忍嗎?」
相信看這個故事的人,都會揪心的疼,甚至落淚,卻又會產生令人心驚的共鳴。
無疑,尼采的快樂是殘酷的,他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世間,靈魂卻永遠無法脫離肉體,註定在世間遭受苦難。而這痛苦的體驗,卻閃耀著美麗的光輝,成了他生命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他也因此顯得更加真實。
尼采說:「我需要孤獨,也就是說,我需要恢復我的本來面目回到我自己,呼吸自由、清新而令人興奮的空氣……」
尼采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先哲,一個在冷酷的銀河裏閃爍的星星。天才總是孤獨的、智慧的,尼采的感悟裏充滿了痛苦的體驗,但正如浩瀚宇宙中飛逝的流星一樣。從他的著作中,我們在黑暗的天空看到了生命的光芒,也讀到了探索人生、探索生命的智慧和勇氣!
在很多人看來,尼采的哲學玄奧難懂,枯燥乏味,然而這卻是大多數人對他作品的誤讀。英國思想家羅素曾說過:尼采是一位偉大的文學藝術家,他的著作看起來更像是詩體散文而不是哲學。他創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了自己的哲學思想。
本書囊括了尼采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和主張,每篇文章都是從我們周圍世界的真實事件出發,從而得出哲學觀點如何關照現實世界的精妙體現。閱讀它,你會感到泉水躍動成洪流賓士著,時而熱情跳躍,時而變幻無窮,既不會感覺到哲學的沉悶無聊,還會發現,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當代著名尼釆哲學專家周國平說:「我主要是把尼采當作一位人生哲學家看待的。讀他的著作,最使我震撼的是他面對人生難題的無比真誠的態度。與尼采相遇,我的最大收穫之一是找回了人性的語言。」
尼采是一個天才,一個在人類哲學史、美學史上恣意表演的天才。
的確,他是那麼特立獨行,卻一直在我們身邊,不曾離開。

第一章 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

遭遇逆境,被痛苦擊中,我們憤意難平:為什麼我這麼倒楣?為什麼是我?
其實,痛苦和快樂就像硬幣的兩面,在不斷地拋投過程中,它們出現的機會是平等的。但對個體而言,出現的次數自然不同,就像中獎,有的人買了半輩子也沒中,有的人只買一次就中了五百萬。
快樂、痛苦是平等的,只不過一個貌若天仙,一個醜如厲鬼。
前者總是更為受歡迎,而對於後者,我們唯恐避之不及。
快樂來的時候,就像美女陪我們進餐,我們興奮、開心。痛苦來的時候,我們抱怨、沮喪、哭泣。
如果換一個思維,既然一枚硬幣,我們不能選擇只要一面。快樂和痛苦,我們也不應只選快樂,而逃避痛苦。
如果人生一路都是歡聲笑語,那麼快樂的味道就會變淡;如果因為一次挫折就將自己的心打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生命也就失去了價值。何況,痛苦本身並不是沒有價值。
尼采在《快樂的科學》中寫道:「說到疾病,我們可以試問一下,它對於我們究竟是否可以或缺?唯有大痛苦才是心靈最後的解放者,成為大疑惑的導師。」
在《漂泊者及其影子》中,尼采也寫道:「如果沒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偉大的幸福是戰勝痛苦之後的情感。痛苦可以磨練心智、激發潛力、解放心靈。而除了痛苦自身,人的痛苦別無解救途徑。因此,我們要正視痛苦,接受痛苦,靠痛苦增強生命力,然後靠增強了的生命力戰勝痛苦。英雄和凡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英雄敢於直接面對最高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熱愛人生的人也許比別人感受到更多更強烈的痛苦,但也能感受到更多更強烈的快樂。與痛苦相對抗,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
我們應該像接受快樂一樣去接受痛苦的洗禮。
痛苦和快樂都是人生的一部分,無論地位高低、出身貧富。老了都會記憶力下降,行動遲緩;病了都會憔悴不堪、疼痛乏力;臨死的時候,都會依依不捨,傷別離。這樣的苦,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既然不可避免,就沒有必要成天哀嘆於痛苦。
佛說:人生苦樂參半。沒有嘗過苦澀滋味的人,不會理解快樂的真正含義。沒有經過辛苦奮鬥的人,也體會不出人生的意義。所以,有苦有樂的人生才是充實的。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世界便是如此,一棟大樓,既然有向南向陽的一面,就必然有向北背陰的一面;磁鐵總是有S有N,切去一極,總會再生兩極出來。
人生有樂必有苦,人生有苦就有樂。樂中自有人生苦,苦中也有人生樂。人生樂從苦中來,苦盡甘來便是樂。樂極生悲即為苦,否極泰來就是樂。何必把痛苦視作附加罹難,快樂視作理所當然?真正智慧的人,即便是身處「苦」中,依然能保持樂的心境。
積極一點看,痛苦就是讓我們在流光裏感受冷熱替換情緒變遷,由痛苦衍生的悲憤、張力、不爭、不屈的高層情緒也是一種力量,積極的人會借此去創造更有生命力的東西,體現自己的價值。
生命的顏色不應該是單一的,紅黃藍綠紫,色彩繽紛,方見絢麗繁華。痛苦、快樂,就是生命不同的顏色,你可以偏愛紅色,但也要允許黑色存在,你也可以嘗試愛上它。
苦樂兼雜,亦有其趣,誰說苦澀和樂趣是不能共存的呢。好或不好,本亦是一對相生相對的概念,和高下、長短、善惡、苦樂一樣,因境而變,因心而轉。天下人以為好的,於己未必就好;自己追求的生命的極致,於別人也許是最雞肋不過的行事。有時思慮過多,評判過多,往往迷失了本心。反不如平心靜慮,不帶偏見地處世,接受人生的賜予。

世界猶如一件自我生育的藝術品
尼采要人首先以藝術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人生,然後才以科學家的方式看待它們。他在《權力意志》中說:「世界猶如一件自我生育的藝術品。」
如果人生就是一個藝術品,那我們就應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哪怕它並不完美,甚至存在缺憾。
牡丹國色天姿,卻缺少沁人心脾的馨香;茉莉花香襲人,但卻沒有豔麗的顏色;玫瑰色香俱佳,卻又渾身是刺……如果我們用完美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花,有誰能夠真正完美呢?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使得它們各具風味,別具一格。
即便是悲劇,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呢?如果我們能夠欣賞悲劇,就會多一份坦然和淡定,而不至於被它嚇倒。
《上帝的吻痕》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向上帝祈禱,請求賜予他一個與眾不同的兒子,上帝答應了。於是,為了方便父親找到兒子,上帝在一個男孩的臉上輕輕地吻了一下,從此男孩的臉上就留下了一塊胎記。
那一瞬間,小男孩自卑的心,就像童話中的場景一樣,巫婆的咒語被一個懷著愛的吻輕輕解開,天使的翅膀輕輕拂過大地,清脆的風鈴聲從遙遠的天際傳來。他知道自己是多麼幸運。
當愛神維納斯裸露的軀體,殘缺的斷臂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時,人們感嘆的並不是她美中不足的缺憾,反而給了她很高的讚譽和地位。
正因為有瑕疵,才有獨特的美和價值。
有一個貧窮的漁夫某天打魚的時候,意外找到一顆晶瑩圓潤的大珍珠,他欣喜若狂。
但是很快,他就發現珍珠上有一個黑點,這個黑點留在珍珠上妨礙了珍珠的美麗,於是漁夫拿刀子刮,想要刮掉那個小黑點。刮了一層又一層,終於,小黑點消失了,而珍珠也沒了。
有人說,圓滿是一種美;有人說,完整是一種美。其實,缺憾之美更讓人回味無窮,意境深遠,更震撼人心。
在藝術界裏,有的評論家甚至提出:「完美的趣味本身就是一種局限,單調的美容易使人淡忘,而一些缺點往往起到震撼心靈的作用,使創作更加生動真實。」
的確,完美與缺憾本身就是相對存在的,如果沒有缺憾又如何能顯出完美的魅力?就像如果沒有沙漠,人們就不會產生對綠洲的期待。
生活中也是如此。你可以搜索一下自己的記憶,你會發現你記憶猶新的和自以為美好的,實際上並不是那些真正完美的事情。正如當初我們錯過了一份美好的感情,如今每每都會想起,時時都會拿出來玩味,所有的遺憾都沉澱成了一種美麗的情愫。

承認悲劇,才能直面痛苦
人們不喜歡或者害怕自己身上發生悲劇,卻又常常被別人身上的悲劇所打動,比如電視、電影裏的。
但誰也無法避免悲劇的發生,比如我們遭遇了疾病、意外,失去了健康、失去了財產等,這都會讓我們自責、後悔、抱怨,在痛苦中糾纏不休。
如果木已成舟,任何掙扎和改變都是徒勞,那不如接受。
我們不是世界的操控者,所以有些事情是我們不能把握和控制的,但是我們是自己情緒的操控者,要清楚的明白既然木已成舟,就意味著放棄了很多的可能性,哀嘆和惋惜並不能挽回這塊木頭的命運。
無法接受痛苦的時候,痛快就像是緊箍咒。越痛越緊,越緊越痛。而在幻念之中,痛苦是有形狀的,它就是一張迎面撒下來的大網,越是掙扎越是痛苦;痛苦是有顏色的,是漫無邊際的黑色,它的心情是抱臂冷觀的幸災樂禍。但是它懼怕你,懼怕你站起來,用那雙尋找光明的眼睛直視它,面對它,當你遭受了痛苦再次站起來跟它面對面的時候,你已經粉碎了痛苦。
英國史學家卡萊爾經過多年的艱辛耕耘,終於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原稿送給了好友米爾閱讀,希望米爾能夠給自己提出更好的建議。
可是,沒過多少天,米爾就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地跑來,他向卡萊爾報告了一個悲慘的消息。原來《法國大革命史》的原稿除了少數幾張散頁外,已經全被他家裏的女傭當作廢紙,丟入火爐化為灰燼了,沒有再找到的可能了。
更讓卡萊爾絕望的是,當初他每完成一章,傭人便隨手撕碎了原來的筆記、草稿,沒有留下任何記錄。這意味著他若想繼續,一切都必須從零開始。
他重振精神,決定重新搜集整理素材,第二次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
很多時候,當我們犯下錯誤時,有的人總是待在悔恨的誤區中不能自拔,為此讓自己的心永遠被失敗所佔據。
既然沒有能力去改變過去,既然到最後還是要承認、面對、接受,不如早一點主動去接受那些不幸,接受生活的真相。當你接受了,就不會浪費時間再去抱怨諸多不公,抱怨自己命運坎坷。然後才能坦然地面對,也才能由此迸發出更多的正能量。
在許多人眼中,美國著名的投資大師奧爾特‧巴頓是個非常聰明的投資者。然而,即便巴頓再聰明,也有犯錯的時候。
幾年前,巴頓在一次看似十拿九穩的投資中,因為一個粗心的分析,導致資料出現偏差,損失了一大筆資金。但是巴頓卻顯得異常沉著,沒有在錯誤出現的時候手忙腳亂,也沒有推脫自己的責任,而是主動誠懇地向合夥人道了歉,並且宣布「一定會從這次失誤中汲取教訓」。
之後巴頓再次投資創業,並從中吸取教訓,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巴頓大聲宣告:「如果能時刻反省自己的不足,那麼上一次失敗的經驗,將會成為這一次成功的秘訣。」
換個角度看看,不幸不正是催生美好未來的力量嗎?比如霍金、貝多芬、海倫‧凱勒,並不是因為上帝多麼垂憐他們,事實上,相對於普通人,上帝給他們的更少一些,而是因為他們勇於接受事實,接受生活的真相。
悲劇發生了,就要承認它。承認是第一步,不承認它你就無法面對它,不面對又如何解決它?
用尼采的話說:正視它之後並沒有被嚇癱,用形而上的慰藉使我們暫時逃脫世態變遷的紛擾。我們在短促的瞬間真的成為原始生靈本身,感覺到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快樂。將那些痛苦用形而上的意識轉化為意志力的「運動場」,當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跌倒和疲勞,就會獲得愉快的體驗。
心理學家把這些輕度悲劇比作「精神補品」,因為每承認一次,面對一次,就多了一份勇氣,為精神加大了承受度。
不要期望上帝賜給我們完美好喝的檸檬汁,事實上,祂總是處處用缺憾刁難我們,這簡直讓我們憎恨,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如果你拿到了又苦又酸,甚至還有毒的「檸檬」,也不要抱怨,自己想辦法把它剖開、切片、榨乾,細細地加工處理,然後靜靜坐下來,好好享受歷經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寶貴檸檬汁吧。
也正因為有了這個過程,你手裏的檸檬汁才愈加的珍貴,愈加的香甜,這時你便會感謝上帝給你的這個檸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