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706周作人作品精選6:自己的園地【經典新版】


書系列別:文學大師經典新版
書系編號:Tg706
書籍名稱:周作人作品精選6:自己的園地【經典新版】
作  者:周作人
譯  者:
定  價:$240元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288 頁
ISBN:978-986-352-865-4
原印條碼:978-986-352-865-4
CIP碼:855
出版日期:2020.08.20
購書網站:http://www.eastbooks.com.tw/

出版重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園地,有的人蒔花弄草,有的人養雞養鴨;也有的人做畫寫詩,周作人的園地是寫文章抒發己念,那麼你的園地呢?
※《自己的園地》係一九二三年所編成,內含〈自己的園地〉十八篇,〈綠洲〉十五篇,雜文二十篇,另加上〈茶話〉二十三篇,共計五十六篇,總稱「自己的園地」,是周作人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之一。
※民初許多人倡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究竟對是不對?你知道周作人對郁達夫所作的小說集《沉淪》的評價如何?安徒生童話、《愛麗思夢遊仙境》以及《唐吉訶德》等著作,在周作人的眼裡,又是怎樣的作品?
※大文豪魯迅之弟,中國最負盛名的散文及文學翻譯家,與胡適並列為新文化運動執牛耳者!獨創的散文風格風靡一時成言志派;並以「人的文學」奠定了五四文學基調。
※周作人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也是懂得生活藝術的作家,他的散文可說是中國白話美文的標準。周作人的文章兼具文學性與史料性,親身經歷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張勳復辟、新文化運動等,讀其文猶如讀一本中國現代史。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號知堂。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著名散文家、思想家及翻譯家,也是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客座教授。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等創辦《語絲》週刊。他精通日語、古希臘語、英語,並自學世界語。在日本留學期間,與魯迅合作翻譯出版《域外小說集》。主要著作有回憶錄《知堂回想錄》、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談虎集》、《看雲集》、《苦茶隨筆》等,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另有多種譯作。


內文簡介:

周作人散文代表作  超越半世紀的經典
自己的園地談文藝  荒漠綠洲中說茶話

禹跡寺前春草生,沈園遺跡欠分明。
偶然拄杖橋頭望,流水斜陽太有情。

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

所謂自己的園地,本來是範圍很寬,
並不限定於某一種:種果蔬也罷,種藥材也罷,
只要本了他個人的自覺,在他認定的不論大小的地面上,應了力量去耕種,便都是盡了他的天職了。——周作人

◎暢談文藝與人生,評論中西方名作;思懷古人之幽情,徜徉自己的園地。

周作人(1885─1967),號知堂。魯迅之弟,周建人之兄。是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也是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他與胡適、錢玄同、蔡元培、林語堂等,共同將當時的文壇注入了一股新的風潮。《自己的園地》原係一九二三年所編成,內含〈自己的園地〉十八篇,〈綠洲〉十五篇,雜文二十篇,另加上〈茶話〉二十三篇,共計五十六篇,總稱「自己的園地」,是周作人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集之一,亦可見其對中西方文學和藝術的看法。

1922年,周作人開了一個叫「自己的園地」的專欄,在發刊詞裡便開宗明義地說:所謂自己的園地,範圍很寬,並不限定於某一種,種果蔬也罷,種藥材也罷,只要用了力量去耕種,便是盡了他的天職,這正是周作人做學問寫文章的態度。在「自己的園地」中,他發表自己對新文學和舊文學的走向看法,亦大談兒童教育的問題,還評析了郁達夫的《沉淪》以及王爾德、安徒生童話和《愛麗思夢遊仙境》及《唐吉訶德》等著作,內容可謂包羅萬象。

※【名人評價】
胡適:「到現在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東西了。」
郁達夫:「中國現代散文的成績,以魯迅、周作人兩人的為最豐富最偉大,我平時的偏嗜,亦以此二人的散文為最所溺愛。一經開選,如竊賊入了阿拉伯的寶庫,東張西望,簡直迷了我取去的判斷。」
楊牧:「周作人是近代中國散文藝術最偉大的塑造者之一,他繼承古典傳統的精華,吸收外國文化的精髓,兼容並包,就格調之成長和拓寬言,同時的散文作家似無有出其右者。周作人之為新文學一代大師,殆無可疑。」

※【周作人名言】
1.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2.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
3.寫文章本來是為自己,但他同時要一個看的對手,這就不能完全與人無關系,蓋寫文章即是不甘寂寞,無論怎樣寫得難懂意識裡也總期待有第二人讀,不過對於他沒有過大的要求,即不必要他來做嘍囉而已。
4.人類的最大弱點之一是自命不凡的幻想。
5.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
6.我現在的快樂只想在閑時喝一杯清茶,看點新書,無論他是講蟲鳥的歌唱,或是記賢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繪,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
7.我愛紳士的態度與流氓的精神。

※【目錄】
小引
◎【第一卷】自己的園地
自己的園地
文藝上的寬容
國粹與歐化
貴族的與平民的
詩的效用
古文學
文藝的統一
文藝上的異物
神話與傳說
歌謠
謎語
論小詩
情詩
阿麗思漫遊奇境記
沉淪
王爾德童話
你往何處去
魔俠傳

◎【第二卷】綠州
鐔百姿
法布耳昆蟲記
猥褻論
文藝與道德
歌詠兒童的文學
俺的春天
兒童劇
玩具
兒童的書
鏡花緣
舊夢
世界語讀本
結婚的愛
愛的創作

◎【第三卷】茶話
抱犢固的傳說
永樂的聖旨
保越錄
芳町
蠻女的情歌
豔歌選
明譯伊索寓言
再關於伊索
遵主聖範
【附】再論遵主聖范譯本(陳垣)
 三論遵主聖范譯本(張若谷)
塞文狄斯
和魂漢才
回喪與買水
約翰巴耳
花煞
【附】結婚與死(順風)
爆竹
心中
希臘女詩人
馬琴日記抄
牧神之恐怖
文人之娼妓觀
菱角
瘧鬼
耍貨

【內文試閱】
小引
《自己的園地》原係一九二三年所編成,內含「自己的園地」十八篇,「綠洲」十五篇,雜文二十篇。今重加編訂,留存「自己的園地」及「綠洲」這兩部分,將雜文完全除去,加上「茶話」二十三篇,共計五十六篇,仍總稱「自己的園地」。插畫五頁,除「小妖與鞋匠」係舊圖外,其餘均係新換。原有雜文中,有五篇已編入《雨天的書》,尚有擬留的五篇當收入《談虎集》內。
一九二七年二月一日,周作人記。

【第一卷】自己的園地    一九二二年一月至十月

自己的園地
一百五十年前,法國的福祿特爾做了一本小說《亢迭特》(Candide),敘述人世的苦難,嘲笑「全舌博士」的樂天哲學。亢迭特與他的老師全舌博士經了許多憂患,終於在土耳其的一角裡住下,種園過活,才能得到安住。
亢迭特對於全舌博士的始終不渝的樂天說,下結論道,「這些都是很好,但我們還不如去耕種自己的園地。」這句格言現在已經是「膾炙人口」,意思也很明白,不必再等我下什麼注腳。但是我現在把他抄來,卻有一點別的意義。所謂自己的園地,本來是範圍很寬,並不限定於某一種:種果蔬也罷,種藥材也罷,——種薔薇地丁也罷,只要本了他個人的自覺,在他認定的不論大小的地面上,應了力量去耕種,便都是盡了他的天職了。
在這平淡無奇的說話中間,我所想要特地申明的,只是在於種薔薇地丁也是耕種我們自己的園地,與種果蔬藥材,雖是種類不同而有同一的價值。
我們自己的園地是文藝,這是要在先聲明的。我並非厭薄別種活動而不屑為,——我平常承認各種活動於生活都是必要;實在是小半由於沒有這樣的材能,大半由於缺少這樣的趣味,所以不得不在這中間定一個去就。
但我對於這個選擇並不後悔,並不慚愧地面的小與出產的薄弱而且似乎無用。依了自己的心的傾向,去種薔薇地丁,這是尊重個性的正當辦法,即使如別人所說各人果真應報社會的恩,我也相信已經報答了,因為社會不但需要果蔬藥材,卻也一樣迫切的需要薔薇與地丁,——如有蔑視這些的社會,那便是白癡的,只有形體而沒有精神生活的社會,我們沒有去顧視他的必要。
倘若用了什麼名義,強迫人犧牲了個性去侍奉白癡的社會,——美其名曰迎合社會心理,——那簡直與借了倫常之名強人忠君,借了國家之名強人戰爭一樣的不合理了。
有人說道,據你所說,那麼你所主張的文藝,一定是人生派的藝術了。泛稱人生派的藝術,我當然是沒有什麼反對,但是普通所謂人生派是主張「為人生的藝術」的,對於這個我卻有一點意見。
「為藝術的藝術」將藝術與人生分離,並且將人生附屬於藝術,至於如王爾德的提倡人生之藝術化,固然不很妥當;「為人生的藝術」以藝術附屬於人生,將藝術當作改造生活的工具而非終極,也何嘗不把藝術與人生分離呢?
我以為藝術當然是人生的,因為他本是我們感情生活的表現,叫他怎能與人生分離?「為人生」——於人生有實利,當然也是藝術本有的一種作用,但並非唯一的職務。總之,藝術是獨立的,卻又原來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離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只任他成為渾然的人生的藝術便好了。
「為藝術」派以個人為藝術的工匠,「為人生」派以藝術為人生的僕役;現在卻以個人為主人,表現情思而成藝術,即為其生活之一部,初不為福利他人而作,而他人接觸這藝術,得到一種共鳴與感興,使其精神生活充實而豐富,又即以為實生活的基本;這是人生的藝術的要點,有獨立的藝術美與無形的功利。
我所說的薔薇地丁的種作,便是如此:有些人種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種花志在賣錢,真種花者以種花為其生活,——而花亦未嘗不美,未嘗於人無益。

文藝上的寬容
英國伯利(Bury)教授著《思想自由史》第四章上有幾句話道,「新派對於〔羅馬〕教會的反叛之理智上的根據,是私人判斷的權利,便是宗教自由的要義。但是那改革家只對於他們自己這樣主張,而且一到他們將自己的信條造成了之後,又將這主張取消了。」這個情形不但在宗教上是如此,每逢文藝上一種新派起來的時候,必定有許多人,——自己是前一次革命成功的英雄,拿了批評上的許多大道理,來堵塞新潮流的進行。
我們在文藝的歷史上看見這種情形的反覆出現,不免要笑,覺得聰明的批評家之稀有,實不下於創作的天才。主張自己的判斷的權利而不承認他人中的自我,為一切不寬容的原因,文學家過於尊信自己的流別,以為是唯一的「道」,至於蔑視別派為異端,雖然也無足怪,然而與文藝的本性實在很相違背了。
文藝以自己表現為主體,以感染他人為作用,是個人的而亦為人類的,所以文藝的條件是自己表現,其餘思想與技術上的派別都在其次,——是研究的人便宜上的分類,不是文藝本質上判分優劣的標準。各人的個性既然是各各不同(雖然在終極仍有相同之一點,即是人性),那麼表現出來的文藝,當然是不相同。
現在倘若拿了批評上的大道理要去強迫統一,即使這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實現了,這樣文藝作品已經失了他唯一的條件,其實不能成為文藝了。因為文藝的生命是自由不是平等,是分離不是合併,所以寬容是文藝發達的必要的條件。
然而寬容決不是忍受。不濫用權威去阻遏他人的自由發展是寬容,任憑權威來阻遏自己的自由發展而不反抗是忍受。正當的規則是,當自己求自由發展時對於迫壓的勢力,不應取忍受的態度;當自己成了已成勢力之後,對於他人的自由發展,不可不取寬容的態度。
聰明的批評家自己不妨屬於已成勢力的一分子,但同時應有對於新興潮流的理解與承認。他的批評是印象的鑑賞,不是法理的判決,是詩人的而非學者的批評。文學固然可以成為科學的研究,但只是已往事實的綜合與分析,不能作為未來的無限發展的軌範。
文藝上的激變不是破壞〔文藝的〕法律,乃是增加條文,譬如無韻詩的提倡,似乎是破壞了「詩必須有韻」的法令,其實他只是改定了舊時狹隘的範圍,將他放大,以為「詩可以無韻」罷了。表示生命之顫動的文學,當然沒有不變的科律;歷代的文藝在他自己的時代都是一代的成就,在全體上只是一個過程;要問文藝到什麼程度是大成了,那猶如問文化怎樣是極頂一樣,都是不能回答的事,因為進化是沒有止境的。
許多人錯把全體的一過程認做永久的完成,所以才有那些無聊的爭執,其實只是自擾,何不將這白費的力氣去做正當的事,走自己的路程呢。
近來有一群守舊的新學者,常拿了新文學家的「發揮個性,注重創造」的話做擋牌,以為他們不應該「而對於為文言者仇讎視之」;這意思似乎和我所說的寬容有點相像。但其實是全不相干的。寬容者對於過去的文藝固然予以相當的承認與尊重,但是無所用其寬容,因為這種文藝已經過去了,不是現在勢力所能干涉,便再沒有寬容的問題了。
所謂寬容乃是說已成勢力對於新興流派的態度,正如壯年人的聽任青年的活動;其重要的根據,在於活動變化是生命的本質,無論流派怎麼不同,但其發展個性注重創造,同是人生的文學的方向,現象上或是反抗,在全體上實是繼續,所以應該寬容,聽其自由發育。
若是「為文言」或擬古(無論擬古典或擬傳奇派)的人們,既然不是新興的更進一步的流派,當然不在寬容之列。——這句話或者有點語病,當然不是說可以「仇讎視之」,不過說用不著人家的寬容罷了。他們遵守過去的權威的人,背後得有大多數人的擁護,還怕誰去迫害他們呢。老實說,在中國現在文藝界上寬容舊派還不成為問題,倒是新派究竟已否成為勢力,應否忍受舊派的迫壓,卻是未可疏忽的一個問題。
臨末還有一句附加的說明,舊派的不在寬容之列的理由,是他們不合發展個性的條件。服從權威正是把個性汩沒了,還發展什麼來。新古典派——並非英國十八世紀的——與新傳奇派,是融和而非模擬,所以仍是有個性的。至於現代的古文派,卻只有一個擬古的通性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