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類型:人文歷史、朝代史
書系列別:風雲歷史文學
書系編號:T-+51
書籍名稱:大明帝國興衰史
作  著:吳晗
譯  者:
定  價:$320元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352頁
ISBN:978-626-7153-04-8
原印條碼:978-626-7153-04-8
CIP碼:626
出版日期:2022.07.20
出版重點:
※明代賴以茁壯穩定的兩大命脈即是官僚系統和完整的軍隊制度,本書即是告訴你明代的官僚系統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大明的軍隊又是如何養成的!
※以大明為背景的史書比比皆是,但從官僚、軍隊角度講述大明帝國興衰史的,只有這一本!!!
※讀史就要看吳晗!明史巨擘吳晗代表作之一!喜愛讀史,尤其是明史的讀者必看!
※世亂用武,世治宜文,馬上可以得天下,卻不能用武力治國,開國皇帝朱元璋用什麼方法治天下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素人想要出人頭地只能靠考試?一窺明代科舉情況與紳士特權!
※明代竟有官僚訓練班?古代官僚政治的潛規則是什麼?明朝的嚴刑峻法有多恐怖?除了文字控制,更有情緒施壓?且看本書,了解大明帝國的興衰史!
※吳晗是少數可出入毛澤東書房的明史專家。他的大明歷史相關書籍除了有詳盡的分析,更有翔實的數據資料,以證明其寫文考據的嚴謹。
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著名歷史學家、明史專家。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其父吳濱珏,秀才出身,家教頗嚴。吳晗少年聰慧,自小就對歷史尤其明史產生了濃厚興趣。進入中國公學,吳晗成為胡適門生,寫下《西漢的經濟狀況》一文,深得胡適讚賞。不久,胡適離開中國公學,吳晗則追隨北上,經人介紹,由顧頡剛安排在燕京大學圖書館當館員。此間,他寫下《胡應麟年譜》,並以此成為他正式研究明史的開端。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講授明史課。之後又任教多所大學,1949年後,歷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等職。著有《讀史札記》、《吳晗歷史論著選集》、《胡惟庸黨案考》、《胡應麟年譜》、《由僧缽到皇權》、《明太祖》、《明史簡述》等書,其代表作《朱元璋傳》,先後寫作四個版本,可謂投入其畢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權威經典之作。
內文簡介:
軍隊起,皇權立;軍隊敗,皇權廢!
官僚治,帝國興;官僚腐,帝國亡!
皇權誕生:民族革命,霸業始成
皇權鞏固:建立軍隊衛所制度
官僚政治:鞏固利益集團
揚名海外:鄭和下西洋、稱霸海域
極權統治:文字獄、嚴密的特務網
王權崩壞:宦官、閹臣當道、黨爭不斷
帝國衰落:內憂外患、精銳之師名存實亡
文臣名將眾多的大明為何由盛而衰?
在暗潮洶湧的官場中如何保命求生?
在爭名逐利的權場中如何上位榮光?
一窺大明王朝最暗黑血淚的真面目!
大明帝國之所以能存在將近三百年,靠的是兩大法寶,一是軍隊,二是官僚。它的興衰存亡也與這兩大支柱的興廢有著密切的關係。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來探討分析大明王朝的官僚、軍隊是如何從極盛走到衰敗的,尤其對古代的君權、紳權、士族階級及兵役制度皆有詳盡的數據佐證,為讀者揭開大明帝國興衰背後的真正原因。
*【書中所提明代帝王及其重點事蹟】
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建立情報系統「錦衣衛」/大興文字獄/胡惟庸案
明成祖──曾經五次親征/成立東廠/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
明英宗──重用宦官王振/土木堡之變/處死于謙
明憲宗──命汪直設立西廠
明武宗──建「豹房」/平定安化王、寧王之亂/三十歲即逝
明神宗──30年不上朝/明朝史上在位時間最長
明熹宗──東林黨爭/木匠皇帝
*【目錄】
*<上編> 大明軍隊建設史
第一章 皇權誕生:從軍隊的組建開始
1.紅軍的小兵 / 刀斧脅身而不懼
2.帶兵官 / 治軍嚴明,足智多謀
3.統帥 / 愛賢重才,虛心求教
4.陳友諒和張士誠 / 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
5.南征和北伐 / 從扶宋滅元到民族革命,霸業始成
第二章 皇權鞏固:衛所制度建立
1.皇權的輪子 / 明太祖的軍隊
2.衛所制度 / 軍力分駐,使將不專軍,軍不私將
3.明代軍與兵 / 從世襲衛軍到雇傭募兵
第三章 帝國衰落:衛所制度崩潰
1.京軍 / 從精銳之師到僅存空名
2.衛軍的廢弛 / 逃亡情形,直如兒戲
3.勾軍與清軍 / 衛所制度崩潰
4.募兵 / 同衛軍一樣,逃亡相繼
5.軍餉與國家財政 / 衛兵壞而募兵增,財政難以為繼
*<下編> 大明官僚政治史
第一章 初生:古代的「官僚訓練班」
1.說士 / 能文能武的忠誠護衛者
2.國子監 / 古代的「官僚訓練班」
3.明代科舉情況與紳士特權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4.皇權的輪子 / 朱元璋的官僚機構改革
第二章 共治:皇權與紳權
1.論皇權 / 皇帝執行片面的治權
2.論紳權 / 與皇帝共治天下
3.再論紳權 / 永遠的特權階級
第三章 腐化:古代官僚政治的潛規則
1.航海攻心戰術 /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2.宋明間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 古代官僚集團的利益角逐
3.論士大夫 / 吊在半空中的兩面派
第四章 堅守:古代有理想、有道德的皇權衛士
1.海瑞罵皇帝 / 一個直言不諱到讓皇上氣炸的超級毒舌
2.東林黨之爭 / 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
3.于謙 / 一腔熱血,竟撒何地?
第五章 將為奴役:皇權的極峰
1.大屠殺 / 每次下朝回家,便慶幸自己多活了一天
2.文字獄 / 明太祖的恐怖政治
3.特務網 / 受過嚴苛訓練的特種偵探
*「內文試閱」
元朝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閏三月初一,元璋到了濠州城下。
這時元軍仍在濠州附近,雖然按兵不動,紅軍還是不敢大意,城上布滿警戒的部隊,巡邏哨探的更是川流不絕。
城門的守兵看見一個醜和尚,衣衫襤褸,頭上卻包著紅巾,大模大樣走入門內,毫不畏怯。盤問他來蹤去路,卻只說來求見郭元帥,更無別話,不由得起了疑心,以為是元兵派來的奸細,三言兩語,起了衝突,把元璋綁了,派人報告郭元帥,請令旗行刑。
子興聽了報告,覺得詫異,心想若是奸細,不該如此從容,頭上包有紅巾,求見自己,許是來投順的好漢,不要枉殺了好人。
要知道一個究竟,就騎了一匹快馬,趕到城門,遠遠看見四五十個兵圍著,人頭攢動,指手畫腳在呵斥,連忙喝退眾兵,只見一個軀幹修偉的和尚,五花大綁,捆在拴馬樁上,相貌雖醜,卻有一股威嚴的神氣,被綁著候令斬決,卻毫無畏懼恐慌的模樣。心裡已有點納罕,下馬上前問了底細,知道果然是來投奔的,子興大喜,立命解縛,收為步卒。
元璋入了伍,參見了隊長,逐日跟著隊伍上操習技,因為體格好,記性又強,不上半個月,已是隊裡頂尖頂上的角色,幾次跟著隊伍出城哨探,他態度安詳,計謀又多,同隊的都聽他的調度,每次出去,總是得了功,卻不損傷一人一卒,慢慢地連隊長也遇事和他商量了。
不知不覺過了兩個多月,一天,郭子興帶了親兵出來巡察,經過元璋的營房,全隊都排成一橫列向主帥行禮。
元璋個子高大,恰好排在隊首,子興見了,記起前事,喚隊長來問這新投效的心地和才幹如何,隊長極口稱讚,子興聽了,就吩咐將元璋升為親兵十夫長,立刻調回帥府。
元璋遇事小心勤謹,卻又敢作敢為,幾次奉命出征,臨陣勇往無前,戰勝攻取,所得財帛掃數獻與子興;得有賞賜,又推功分給同伴。說話不多,句句都有斤兩。幾個月後,不但軍中譽聲四起,子興也視同心腹,言聽計從了。
子興次妻張夫人撫養馬公季女,已經成年,子興愛重元璋,要他出死力,和張夫人商量,招贅元璋,張夫人也聽說元璋才資出眾,滿口贊成,就擇日給兩口成婚。從此軍中就改稱元璋為朱公子。
和子興同時起事的孫德崖等四元帥,勢均位等,誰也不肯服誰,各自發施號令,沒有個通盤的調度,占了濠州半年,各人只是帶領部下,向四鄉剽掠,兵力不能出濠州一步。子興素有大志,看不慣這樣行徑,幾次拿話勸導,說得不投機,竟鬧翻了。子興氣極,索性閒住在家裡,一切軍民大政都不聞不問。
元璋看出形勢不妙,借一個方便,勸告子興應該照常視事,不可灰心,假如老躲在家裡,他們四個聯合起來,對付你一個,這個虧是吃定了。子興聽了,只是搖頭嘆氣而已。
元璋見勸不動,只好背地裡向孫德崖四人解釋,用意聯絡彌縫,免得傷了和氣。
九月間,元丞相脫脫統兵征徐州,招募場下鹽丁和城市健兒三萬人,黃衣黃帽號為黃軍,一口氣把徐州攻下,芝麻李落荒逃走,被元兵所殺,同黨彭大、趙均用率領殘兵投奔濠州。
徐、濠都是紅軍,兩下裡原是一家,彭、趙起事早,兵多,占的地方也大,到了濠州以後,竟反客為主,郭子興、孫德崖倒要聽客人的調度了。
彭大聰明有板眼,和郭子興相處得很好,趙均用則和孫德崖拉攏。兩派明爭暗鬥,心裡都不服氣,孫德崖又把話來挑撥趙均用,說郭子興眼皮淺,只認得彭將軍,百般趨奉;對將軍卻白眼相待,瞧不起人。均用大怒,帶領親兵徑來火拼。
子興冷不防被均用的親兵一索子捆了,帶到孫德崖家,鎖閉在一間空房子裡。
這天元璋恰好出差在外,得信奔回,闔家大小忙亂著,要派兵去搶救,元璋連忙止住,叫出子興二子天敘、天爵,一徑去找彭大,彭大聽了,勃然大怒說:
「他們太胡鬧了,有我在,誰敢害你元帥!」即刻派兵去孫家,元璋也全身盔甲,把空房子打開,救出子興,破開鐐械,背回家裡。趙均用知道彭大出頭,怕傷了和氣,也就隱忍著算了。
元丞相脫脫乘連下徐州、汝寧之勢,分兵派賈魯進圍濠州。
大敵當頭,紅軍的幾個頭腦慌了,才釋去舊憾,齊心一志地堅守城池。元璋深得軍心,朝夕上城幫同守禦,從這年冬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整整被圍了五個月,幸得城裡糧食豐足,未生他變。
一天,元將賈魯病死,軍無鬥志,只好解圍他去。圍雖解了,紅軍卻也折傷不少人馬,吃虧不少。彭大、趙均用興高采烈,彭大自稱魯淮王,均用自稱永義王,子興和孫德崖等仍然是元帥。
帶兵官/治軍嚴明,足智多謀
濠州經過五個月的圍攻,不但是糧秣感到缺乏,兵力也衰減得多。
元璋細察二王和諸帥,胸襟太窄,眼光太短,都非成事之器。他得了郭子興的允許,回到鐘離,豎起大旗招兵,旬日間得了七百人,鄉人徐達、湯和等聽說朱元璋已做了紅軍頭目,都來投效。
子興大喜。至正十三年六月,元璋被署為鎮撫,從此一躍為一個帶兵官了。
彭、趙二王恣睢自用,遇下苛虐,子興又兵力衰弱,不能有大作為。元璋把新兵交代以後,稟准了主將,率領徐達、湯和、吳良、吳禎、花雲、陳德、顧時、費聚、耿再成、耿炳文、唐勝宗、陸仲亨、華雲龍、鄭遇春、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謝成、李新、張赫、周銓、周德興等二十四壯士南取定遠,用計降了張家堡驢牌寨的民兵,得兵三千。又招降秦把頭,得八百餘人。夜襲元將張知院於橫澗山,收其卒二萬,軍聲大振。
元璋得到大量生力軍,立刻重新部署,加緊訓練。
他最看重紀律,在檢閱新軍時,他懇切地訓誡將士說:「你們原來是一個很大的部隊,可是我很輕易地就把你們歸併過來。原因是你們的將官沒有紀律,士卒缺乏訓練。現在我們要矯正這兩個缺點,加緊訓練,嚴明紀律,共立事功。」
三軍聽了,無不踴躍思奮,等候機會,一顯身手。
定遠人馮國用、馮國勝(後改名勝)兄弟因亂團結義兵,立寨保衛鄉里,聽說元璋軍隊的紀律好,率眾歸附。
元璋端詳這兩兄弟,裝束很像讀書人,舉止談吐都和眾人不同,就問以定天下大計。國用以為建康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據建康,以為根本,然後命將出師,掃除群寇,救生靈於水火,勿貪子女玉帛,倡仁義以收人心,統一天下不是難事。
元璋大喜,留兩兄弟在幕府贊兵政,預機密。把兩家軍隊合併編制,南下攻滁陽。
在進軍滁陽的道中,定遠人李善長到軍門謁見。
李善長讀書有智謀,學的是法家的學問,善於料事。和元璋談得極為投機,元璋問他天下何時可定?善長勸他取法漢高祖,以為漢高祖起於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年工夫便成帝業。元朝政治混亂,天下土崩瓦解。濠州和沛相去不遠,如能取法這位同鄉,天下也不足定。
元璋連聲叫好,留作掌書記,並且告誡他說:「方今群雄並爭,參謀人才是很要緊的。我看群雄中,管書記和做參謀的,多毀左右將士,將士不得展其能,以至於敗,羽翼既去,頭腦也站不住了,自然都被消滅。你要調和諸將,不要學他們的榜樣。」
從此元璋心目中時時有一個漢高祖在,事事要學他。善長也悉心調護諸將,量才進用,曲布誠款,使他們都能安心。
元璋率大軍南下,各地豪傑聞風回應。
前鋒花雲單騎衝破敵陣,一鼓而下濠州。元璋親侄文正、姊夫李貞帶了他的兒子保兒(後改名文忠)得到消息,奔來投靠;定遠人沐英父母都亡,孤苦可憐,元璋把三個孩子都收為義子。
收養義子是當時流行的風氣,帶兵的將領要培養心腹幹部人才,喜歡把俊秀勇猛的青年收養,不但臨陣時得其死力,在緊要關頭,還仗他們以監視諸將。
沐英在軍中稱為周舍,又呼沐舍。元璋義子中除文正、文忠、沐英而外,著名的有柴舍(即朱文剛,後死處州之難)、朱文遜(後死太平之役)、道舍(即何文輝)、馬兒(即徐司馬)、保兒(即平安)等,凡二十餘人。
元璋駐師滁州,時趙均用、彭早住(彭大子,彭大先為均用所排擠而死,早住代領其眾,仍稱魯淮王)挾郭子興攻盱眙、泗州。
均用深恨子興,要借題殺他。又派人來請元璋往守盱眙,元璋推辭了,暗中卻派說客去說均用道:「當大王窮困時,由徐奔濠,郭帥開門延納,恩德至厚,大王不但不思報德,反聽小人挑撥,要自剪羽翼,失豪傑心,怕不合道理。而且郭帥還容易對付,他部下在滁州的兵勢很重,投鼠忌器,大王也得見到這一點。」
均用聽了,對子興才放鬆一點。元璋又派人去賄賂他的左右,替子興說好話,子興才得帶領自己部下一萬多人到滁州,元璋把兵權交出,仍聽他的約束。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脫脫總兵大敗張士誠於高郵,分兵圍六合。
張士誠小字九四,泰州白駒場亭人。有弟士德、士信,並以操舟、販鹽為業。輕財好施,頗得眾心。常時賣鹽給富家,受夠了富人的欺侮,專捉私鹽的弓手丘義,尤其作踐得他們很苦。士誠氣憤不過,趁著天下大亂,帶著兄弟和李伯昇、潘原明、呂珍等十八個壯士,殺了丘義和諸富人,一把火把他們房子燒了,招兵買馬,攻下泰州,據高郵,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建元天祐,這是至正十三年五月間的事。
元兵圍六合,六合主帥到郭子興處求救。六合和滁州有唇齒之勢,六合破,滁州也不能倖存,元璋在子興前面說明這個道理,可是元兵勢盛,諸將無人敢去,元璋慷慨請行,奮力血戰,把六合的老弱婦孺撤退到滁州。
元兵不久大舉攻滁州,元璋設伏大敗元兵,得了好多馬匹。卻顧慮到孤城無援,元兵如再添兵來攻,勢不可守。只好預備牛酒,派地方父老把馬送還,說城中守衛是防他盜攻掠,本底子全是良民,不敢作反。現在願意供給軍需給養,請大軍並力去滅高郵巨寇,不要殘殺良民。元軍吃了敗仗,眼看一時也打不下,兼又得了好處,也就引兵他去,滁州算是保全了。
脫脫用全力攻高郵,城中支持不住,要投降又怕朝廷不肯赦罪。正在兩難間,外城又被攻破了,內城指日可下。
元兵正在踴躍圖功,突然元廷頒下詔旨,解除脫脫兵權,安置淮安路,大軍百萬,一時四散,無所歸附的都投入紅軍。
脫脫受詔罷兵後,又詔使西行,鴆死於吐蕃境上。張士誠因之復振,紅軍也因之而擴充實力,下一年給元朝以一個致命的打擊。
這變化簡單說是政權的爭奪。脫脫忠貞許國,元順帝也以全權託付。
平徐州後,脫脫威權日盛,順帝也覺得天下無事,應該好好享樂,宣政院使哈麻陰進西天僧於帝,行房中運氣之術,能使人身之氣,或消或漲,或伸或縮,號演揲兒法。
資政院使隴卜又進西番僧會秘密法的競相蠱惑,更使順帝沉溺女色。復用十親貴為倚納,內中有母舅和皇弟,君臣共被,互易妻室,名曰「些郎兀該」(意為「事事無礙」)。
哈麻忌脫脫礙眼,譖之令出外總兵。當脫脫全軍苦戰、正要成功時,哈麻又使人以勞師費財彈擊脫脫,罷其兵權,置之死地。脫脫一死,自壞長城,元朝之亡,已只是時間問題了。
脫脫在政治上是他伯父伯顏的死敵,在對漢、南人的意見上,卻繼承他伯父的衣缽。當紅軍初起時,凡議軍事,每回避漢人、南人。
有一次入內廷奏事,回顧中書韓伯高、韓大雅隨後來,忙叫守門人喝住,不許入內。又上奏說,方今河南漢人反,宜榜示天下,令一概剿捕。諸蒙古、色目因遷謫在外的都召還京,免得給漢人屠毒。
這榜文一出,不但河南,連河北的漢人也被迫加入紅軍,紅軍聲勢,因之愈盛。
脫脫死後,順帝愈無忌憚。時天下囂亂,京師大饑,加以疫癘,人民易子而食。他卻於內苑造龍舟,委內官供奉少監塔思不花監工,自製其樣。
船首尾長一百二十尺,廣二十尺,前瓦簾棚穿廊兩暖閣,後五殿樓子龍身並殿宇,用五彩金妝,前有兩爪,用水手二十四人,身衣紫衫,金荔枝帶,四帶頭巾,於船兩旁下各執篙一,從後宮到前宮山下海子內往來遊戲。
行時其龍首眼口爪尾皆動。內有機括,龍爪自撥水中。帝每登龍舟,用采女盛妝,兩岸牽挽。又自製宮漏,約高六七寸,寬三四寸,造木為匱,陰藏諸壺其中,運水上下。匱上設西方三聖殿,匱腰立玉女捧時刻籌,時至輒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一懸鐘,一懸鉦,夜則神人自能按時而擊,無分毫差。
當鐘、鉦之鳴,獅鳳在側者皆翔舞。匱之西東有日月宮,飛仙六人立宮前,遇子午時飛仙自能耦進,度仙橋達三聖殿,已而復退立如前。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
又嘗為近幸臣建宅,自畫屋樣。又自削木構宮,高尺餘,棟梁楹檻,宛轉皆具,付匠者按其式為之。京師遂稱魯班天子。內侍利其金珠之飾,告帝曰此房屋比某人家殊陋劣,帝輒命易之,內侍由此刮金珠而去。造作不已,怠於政事,荒於遊宴。
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十一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首垂髮數辮,戴象牙佛冠,身被纓絡,大紅銷金長短裙襖雲肩合袖天衣,綬帶鞋襪,唱金字經,舞雁兒舞,各執加巴剌盤之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又宮女一十一人練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樂用龍笛、頭管、小鼓、箏、琵琶、笙、胡琴、響板、拍板,以宦者長安迭不花管領,遇宮中贊佛,則按舞奏樂,宮官受秘密戒者得入,餘不得預。帝與倚納等十人行大喜樂法,以夜作晝,宮廷中充滿了窮奢極欲的景象。
滁州在戰亂後,突然增加了四五萬大兵,糧食不夠吃,軍心恐慌。元璋建議用計取和陽,移兵就食,郭子興答應了。
虹縣人胡大海長身鐵面,智力過人,舉家歸附,元璋一見語合,用為前鋒。
十五年正月,克和陽。子興就用檄文派元璋總諸將兵守和陽。時諸將破城,暴橫多殺掠,城中人民夫婦不相保。元璋故意不把檄文宣露,約日和諸將相會。當時席位以右首為尊,諸將恃功驕橫,不肯服低,先入都搶右首坐下,元璋後到,坐在左首。等到該處理軍務的時候,元璋卻剖決如流,事事合理,諸將才稍稍屈服。
末了約定分工修城,各人認定地位丈尺,三日完工,到時諸將所認定的都未修好,惟有元璋這一段先期完工。元璋這才拿出檄文,坐在南面,對諸將說:「奉主帥令總諸公兵,修城大事,都不齊心;總兵責任大,如無約束,如何辦事。自今以後,凡違令的都軍法從事。」
諸將惶恐謝罪,願聽約束,搜出軍中婦女,都放還家。元璋從此又從帶兵官的身分一躍而為統帥了。諸將多子興舊部,地位和元璋一樣,未盡心服,只有湯和奉令惟謹,李善長又從中盡心調護,方得無事。
元兵十萬圍攻和陽,元璋以萬人拒守兩個多月,糧食快完,城外餉道,又被元太子禿堅、樞密副使絆住馬、民兵元帥陳野先三支軍隊所阻。元璋率諸將出城,各個擊破。元兵乘虛攻城,李善長督兵還擊,兩下夾攻,元兵都渡江逃走。
濠州舊帥孫德崖因濠州缺糧,率領部下到和州就食。子興知道這消息,也從滁州趕到和陽。德崖聽說子興來了,著了慌,即命全軍出發他去,前軍已經啟行,德崖和後軍在城中待發,元璋送前軍出城,忽然城中來報,德崖和子興兩軍起了沖突,德崖被擒,德崖軍憤恨,也扣留元璋作抵。子興聽說元璋被執,如失左右手,連忙派徐達去交涉互換俘虜,德崖軍放了元璋,子興也放了德崖。
子興深恨德崖,因元璋被留,勉強交換,悒悒不樂,三月,子興病卒,歸葬於滁。孫德崖聽了子興死訊,又捲土重來,要接收子興的兵權,子興的兒子天敘大懼,請元璋幫同負責軍務,加上子興婦弟張天祐,成為三頭政治的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