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類型:歷史類/名人傳記
書系列別:風雲歷史人物
書系編號:T-027
書籍名稱:末代皇帝自傳(上/下)【經典新版】
作 者:愛新覺羅.溥儀
編 者:
定 價:320元(單書)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384頁
ISBN:978-986-352-766-4
原印條碼:978-986-352-766-4
CIP碼:627.99
出版日期:2019.11.20
購書網站:http://www.eastbooks.com.tw/
出版重點:
著名歷史小說家高陽作序
獲九項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末代皇帝」原著
他的一生如戲,充滿曲折離奇
三歲登基的溥儀,受時勢禁錮的一生
從九五至尊到階下囚,從飯來張口到親手勞動
溥儀巨大反差的一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史上唯一為自己作傳的皇帝,也是四千餘年帝制的最後一位皇帝
溥儀的前半生,可說是現代中國革命過程的反映;他的後半生,只是日暮崦嵫的餘年。
本書含溥儀自撰的「我的前半生」,及沈醉所寫的「溥儀的後半生」
一窺末代皇帝一生起伏跌宕的完整故事
作者簡介:愛新覺羅‧溥儀
出生於北京醇王府。三歲被立為嗣皇帝,為清朝第十代皇帝,年號宣統。繼位後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溥儀退位,結束了中國四千餘年的帝制之局。
溥儀一生有過五個女人,皇后婉容、淑妃文繡、祥貴人譚玉齡、福貴人李玉琴、李淑賢。一九三一年,文繡提出離婚要求,溥儀回憶起這段往事說道:「我想起了我的家庭夫婦間的不正常的生活。這與其說是感情上的問題,倒不如說是由於張園生活上的空虛。其實即使我只有一個妻子,這個妻子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意思。因為我的興趣除了復辟,還是復辟。老實說,我不懂得什麼叫愛情,在別人是平等的夫婦,在我,夫婦關係就是主奴關係,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
內文簡介:
溥儀的一生,是一部活的現代史
他經歷了古今中外帝王從未有過的榮枯深沉
傳奇悲劇性的遭遇,見證了那段動亂的時代……
三歲的孩子正奮力的「抗旨」,他不想穿上那身繁複的華衣,不想戴上那頂令人不舒服的帽子,他哭喊不依,直到乳母前來安撫,才停止哭叫。
但見到慈禧那張臉孔,三歲稚兒又被驚得大哭,連慈禧哄他的冰糖葫蘆都一把摔到地下,只哭喊著:「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很不痛快。
半個多月之後,舉行「登極大典」。
小小孩又被全身裝扮,在一個奇冷的天氣裏,被抬到大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寶座上。
沒有幾個三歲孩子能忍受這些,哭喊大鬧掙扎,父親只好安慰他:「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誰知一語成讖……
◎溥儀的父親印象:
我做皇帝、我父親做攝政王的這三年間,我是在最後一年才認識自己的父親的。
那是我剛在毓慶宮讀書不久,他第一次照章來查看功課的時候。有個太監進來稟報說:「王爺來了。」老師立刻緊張起來,趕忙把書桌整理一下,並且把見王爺時該做什麼,指點了給我,然後告訴我站立等候。
過了一會,一個頭戴花翎、嘴上沒鬍鬚的陌生人出現在書房門口,挺直地立在我的面前,這就是我的父親。我按家禮給他請了安,然後一同落坐。坐好,我拿起書按老師的指示念起來: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王立於沼上……」
不知怎的,我心慌得很,再也念不下去。梁惠王立於沼上是下不來了。幸好我的父親原來比我還慌張,他連忙點頭,聲音含混地說:
「好,好,皇帝好,好好地念,念書吧!」說完,又點了一陣頭,然後站起來走了。他在我這裏一共待了不過兩分鐘。
【目錄】
代序 命中注定作傀儡的溥儀 高陽
第一章 我的家世
第二章 我的童年
第三章 紫禁城內外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動
第五章 潛往東北
內文精摘:
◎代序 命中註定作傀儡的溥儀 高陽
在大陸拍攝的電影「末代皇帝」,創造了自有奧斯卡金像獎以來,最輝煌的業績。這部電影改編自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自出生至為蘇聯俘虜,移交中共,加以思想改造後「特赦」為止,前後涵蓋了五十四年的歲月(一九○六?一九五九)。
溥儀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好幾項紀錄,細算一算,共有如下八項:
一、結束了中國四千餘年帝制之局,即所謂「末代皇帝」。
二、唯一曾做過三次皇帝的皇帝(包括丁巳復辟)。
三、唯一由於非征伐的原因而曾到過外國的皇帝。
四、唯一在亡國後還能居住深宮,保持朝廷體制的皇帝。
五、唯一能通外語的皇帝。
六、唯一能廣泛接觸到現代文明的皇帝。
七、唯一為自己作傳的皇帝。
最後,由於「末代皇帝」這部電影之得獎,勢將造成極高的票房紀錄,因而他將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最為全世界所熟悉的一位。
溥儀的一生,充滿了離奇曲折的情節,但都是身不由己,無時無刻不是在做傀儡──太平洋戰爭期間,汪精衛訪問「滿洲國」,兩個傀儡相見,為人製為文虎的謎面,打西片名一,謎底是「木偶奇遇記」;因為汪精衛曾行刺過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澧,殺父之仇,握手言歡,不能不謂之奇遇。
溥儀是命中註定要做傀儡的;這只要看他的命造就可以知道。他生於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午時;八字是:
火火
偏財丙午正財
金午
偏印庾寅食神
水火
日元壬午正財
火火
偏財丙午正財
他是水命,而唯一的一點水源庚金,為丙火所制,日元無根,只能棄命從財,一生受人擺佈。我甚至認為,他即令不是這樣一個八字,只要生下來是個男孩,就必然要當傀儡。
此話怎講?要從慈禧太后談起。光緒二十七年十月,慈禧在回鑾途中,撤銷了「大阿哥」的名號,自此開始,慈禧就必須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因為光緒絕嗣,已可肯定;身體羸弱,將不永年,亦可預見,而慈禧則健康狀況一直很好,在她自己看,將會比光緒活得更長。易言之,她自信還有乙太皇太后的身分,再度垂簾聽政之一日。
這樣,她就必須預先選定一個皇位繼承人。這個人應該是醇賢親王的孫子,因為醇王是最忠於她的,而醇王福晉是她的胞妹,「便宜不落外方」,皇位為甚麼不給胞妹的孫子?及至以榮祿之女「拴婚」給襲醇王的載澧後,等於已經預定好了載澧生子,必將入繼大統;因為這也是「便宜不落外方」,榮祿是慈禧言聽計從的寵臣。當然最要緊的是,嗣君必能對她效忠;載澧之子出於這樣一種血統背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對她絕對尊重。
因此可以說,溥儀是慈禧特意製造的一個傀儡。現在已有各種證據,得以證明光緒死於謀殺,而此慢性謀殺,很可能始於溥儀出生以後。
溥儀之第二次做日本軍閥的傀儡,則黃郛應該負大部分責任。民國十三年十月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導致奉軍大勝,曹錕被幽,吳佩孚一蹶不振;此事為黃郛一手所策畫,稱之為「首都革命」,自道為平生得意傑作,但依我看,魯莽割裂,跟翁同龢一樣,都是「書生誤國」。
何以言之?第一、其時國父孫中山先生正在進行與張作霖、段祺瑞結成「三角聯盟」;馮玉祥亦表示信仰三民主義,擁護孫中山先生,既然如此,在發動首都革命以前,至少應該先通知廣州的革命政府,俾中山先生有北上參預大計的準備,而事先竟一無聯絡,結果便宜了段祺瑞,而段祺瑞基本上是願意承認列強所加諸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及維持清室的地位的。
第二、便是不謀善後,只讓鹿鍾麟將溥儀趕出故宮了事。當時或許還看不出溥儀是潛在的禍水,但民國十六年以後,日本謀滿蒙日亟;尤其是在十七年二月黃郛擔任外交部長以後,應該對天津日本軍人及浪人與溥儀的交往,加以注意,而竟疏忽了。溥儀在出宮前夕,曾約晤胡適之先生,事後又致函適之先生,表示贊成「國家主義」,又盛道日本「不惜巨費,派人留學泰西,不數年歸國,改革一切政治,遂一躍而為大國」,嚮往之情,溢於言表。當時教育界人士,亦有主張送溥儀至歐洲者,如陳寅恪先生;此事在他人可以疏忽,黃郛不能,因為僅就他對溥儀個人而言,亦有道義上的責任,應有以善其後。
溥儀的「前半生」,可說是現代中國革命過程的反映;他的「後半生」,只是日暮崦嵫的餘年。有個筆名「秦雲」的前軍統人員,以約四萬字的篇幅,記述溥儀自「特赦」,以迄死於「文化大革命」的七年日子,題名「溥儀的後半生」,刊載於日本「中央公論」一九七一年四月號。
這篇文章純以旁觀者的立場來描寫,我覺得其價值並不比溥儀的自傳來得低;甚至有些地方還要超過。因為人苦於不自知,溥儀性格上的缺點,他自己不知道,或雖知而諱言;尤其是因為從小做皇帝而養成的特殊的生活習慣,在他認為理所當然,更必須有個客觀的人指出來,才能活生生地顯出他的全人格。
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二日
※【內文試閱】
一醇賢親王的一生
西元一九○六年,即清朝光緒三十二年的舊曆正月十四,我出生於北京的醇王府。我的祖父奕言瞏,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初封郡王,後晉親王,死後謚法「賢」,所以後來稱做醇賢親王。
我的父親載灃,是祖父的第五子,因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殤,第二子載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進宮裏,當了皇帝(即光緒皇帝),所以祖父死後,由父親襲了王爵。
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長子。在我三歲那年的舊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病篤,慈禧突然決定立我為嗣皇帝,承繼同治(載淳,是慈禧親生子,載湉的堂兄弟),兼祧光緒。
在我入宮後的兩天內,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十一月初九日,我便登極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號宣統。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我退了位。
我的記憶是從退位時開始的。但是敘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從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說起,事情就會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佔據過三處地方。咸豐十年,十九歲的醇郡王奕?奉旨與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宮,他受賜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門內的太平湖東岸,即現在中央音樂學院所在地。這就是第一座醇王府。
後來,載湉做了皇帝,根據雍正朝的成例,「皇帝發祥地」(又稱為「潛龍邸」)須升為宮殿,或者空閒出來,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升為雍和宮的辦法,改成廟宇,供奉菩薩。為了騰出這座「潛龍邸」,慈禧太后把什剎後海的一座貝子府賞給了祖父,撥出了十六萬兩銀子重加修繕。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慣稱為「北府」的那個地方。
我做了皇帝之後,我父親做了監國攝政王,這比以前又加了一層搬家的理由,因此隆裕太后(光緒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決定給我父親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這第三座府邸地址選定在西苑三海集靈囿紫光閣一帶。
正在大興土木之際,武昌起義掀起了革命風暴,於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兩度「潛龍」、一朝攝政的家世,就隨著清朝的歷史一起告終了。
在清朝最後的最黑暗的年代裏,醇王一家給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紀的忠僕。我的祖父更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為道光皇帝的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所出,生於道光二十二年,死於光緒十六年。翻開皇室家譜「玉牒」來看,醇賢親王奕?在他哥哥咸豐帝在位的十一年間,除了他十歲時因咸豐登極而按例封為醇郡王之外,沒有得到過什麼「恩典」,可是在咸豐帝死後那半年間,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號剛出現的那幾個月間,他忽然接二連三地得到了一大堆頭銜:正黃旗漢軍都統、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後扈大臣、管理善撲營事務、署理奉宸苑事務、管理正黃旗新舊營房事務、管理火槍營事務、管理神機營事務……。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歲。
一個二十一歲的青年,能出這樣大的風頭,當然是由於妻子的姐姐當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並非完全如此。我很小的時候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王府裏演戲,演到「鍘美案」最後一場,年幼的六叔載洵看見陳士美被包龍圖鍘得鮮血淋漓,嚇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聲色俱厲地當眾喝道:「太不像話!想我二十一歲時就親手拿過肅順,像你這樣,將來還能擔當起國家大事嗎?」
原來,拿肅順這件事才是他飛黃騰達的真正起點。
這事發生在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屈辱的和議宣告結束,逃到熱河臥病不起的咸豐皇帝,臨終之前,召集了隨他逃亡的三個御前大臣和五個軍機大臣,立了六歲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並且任命這八位大臣為贊襄政務大臣。
第二天,咸豐帝「駕崩」,八位「顧命王大臣」按照遺命,扶載淳就位,定年號為「棋祥」,同時把朝政抓在手裏。
這八位顧命王大臣是恰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和軍機大臣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其中掌握實權的是兩位親王和一位協辦大學士,而肅順更是其中的主宰。
肅順在咸豐朝很受器重,據說他善於擢用「人才」,後來替清廷出力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漢族大地主曾國藩、左宗棠之流,就是由他推薦提拔的。因為他重用漢人,貴族們對他極其嫉恨。有人說他在太平軍聲勢最盛的時期,連納賄勒索也僅以旗人為對象。又說他為人凶狠殘暴,專權跋扈,對待異己手腕狠毒,以致結怨內外,種下禍根。
其實,肅順遭到殺身之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這個集團與當時新形成的一派勢力水火不能相容,換句話說,是他們沒弄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拉上關係的恭親王,這時已經有了什麼力量。
恭親王奕訢,在咸豐朝本來不是個得意的人物。咸豐把奕訢丟在北京去辦議和,這件苦差事卻給奕訢造成了機運,奕訢代表清廷和英法聯軍辦了和議,接受了空前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頗受到洋人的賞識。
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自然不甘居於肅順這班人之下,再加上素來嫉恨肅順的王公大臣的慫恿,恭親王於是躍躍欲試了。正在這時,忽然有人秘密地從熱河「離宮」帶來了兩位太后的懿旨。
這兩位太后一位是咸豐的皇后鈕祜錄氏,後來尊號叫慈安,又稱東太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又稱西太后。
西太后原是一個宮女,由於懷孕,升為貴妃,兒子載淳是咸豐的獨子,後來當了皇帝,母以子貴,她立時成了太后。不知是怎麼安排的,她剛當上太后,便有一個御史奏請兩太后垂簾聽政。這主意遭到肅順等人的狠狠駁斥,說是本朝根本無此前例。
這件事對沒有什麼野心的慈安太后說來,倒無所謂,在慈禧心裏卻結下了深仇。她首先讓慈安太后相信了那些顧命大臣心懷叵測,圖謀不軌,然後又獲得慈安的同意,秘密傳信給恭親王,召他來熱河離宮商議對策。
當時肅順等人為了鞏固既得勢力,曾多方設法來防範北京的恭親王和離宮裏的太后。關於太后們如何避過肅順等人的耳目和恭親王取得聯系的事,有種種不同的傳說。有人說太后的懿旨是由一個廚役秘密帶到北京的,又有人說是慈禧先把心腹太監安德海公開責打一頓,然後下令送他到北京內廷處理,懿旨就這樣叫安德海帶到了北京。總之,懿旨是到了恭親王手裏。
恭親王得信後,立即送來奏摺,請求覲見皇帝。肅順等人用「留守責任重大」的「上諭」堵他,沒能堵住。肅順又用叔嫂不通問的禮法,阻他和太后們會見,依然沒有成功。關於恭親王與太后的會見,後來有許多傳說,有的說是恭親王化妝成「薩滿」進去的,有的說是恭親王直接將了肅順一軍,說既然叔嫂見面不妥。就請你在場監視好了,肅順一時臉上下不來,只好不再阻攔。
還有一個說法是恭親王祭拜咸豐靈位時,慈禧太后讓安德海送一碗麵賞給恭親王吃,碗底下藏著慈禧寫給奕訢的懿旨。總之,不管哪個傳說可靠,反正恭親王和太后們把一切都商議好了。結果是,太后們回到北京,封奕訢為議政王,八個顧命王大臣全部被捕,兩個親王賜自盡,肅順砍了頭,其餘的充軍的充軍,監禁的監禁。載淳的年號也改為「同治」,意思是兩太后一同治政。從此開始了西太后在同光兩代四十七年垂簾聽政的歷史。
我的祖父在這場政變中的功勳,是為慈禧在半壁店捉拿了護送「梓宮」返京的肅順。我祖父於是獲得了前面所說的那一串頭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