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g909魯迅雜文精選(9):准風月談【經典新版】

出版類型:文學小說
書系列別:文學大師經典新版
書系編號:Tg909
書籍名稱:魯迅雜文精選(9):准風月談【經典新版】
作  著:魯迅
譯  者:
定  價:$320元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352頁
ISBN:978-626-7025-80-2
原印條碼:978-626-7025-80-2
CIP碼:855
出版日期:2022.07.20
出版重點:
※《准風月談》收錄魯迅於1933年6月至11月間所寫的雜文共六十四篇,包括〈夜頌〉、〈序的解放〉、〈中國文壇的悲觀〉、〈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男人的進化〉、〈黃禍〉等知名篇章。
※中國社會是怎樣教育兒童的?中國文壇又有多悲觀?時代在進步,男人的進化又是如何?魯迅除了告訴你「滑稽」例解,還教你野獸的訓練法?
※對社會弊端一劍封喉,敲響黑暗時代的警鐘,熱血民族魂至死不悔!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最勇於面對時代與人性黑暗的作家;掀起文壇筆戰與爭議最多的作者!
※他揭示文學風雲數十年,號稱中國文壇第一人;他自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引領時代潮流,挑戰舊有傳統,指出社會矛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隨書附贈魯迅筆墨藏書票,供讀者收藏!!本書並附有詳細完整注釋,方便讀者閱讀時釋疑。
要全面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郁達夫
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胡適
「魯迅是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大江健三郎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最多使用的筆名。魯迅家學淵博,國學根基深厚,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任教,並從事創作。享年五十六歲。魯迅是中國現代的社會病理作家,他對中國封建思想毒害及不合理的舊制度,極力抨擊,務求以文學改變國民的落伍思想。他所寫的小說,大都針對國民的人性弱點,揭社會的瘡疤而寫作,用字辛辣,諷刺深刻。一九一八年五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一九二一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更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內文簡介:
引古據今談風月 學術論辯掀風雲
呵護苦難大眾的人道主義者;
一個永不迴避的歷史見證者!
文學才華超邁同時代的作家;
涉及論戰與爭議最多的作家;
《准風月談》收錄魯迅於1933年6月至11月間所寫的雜文共六十四篇,包括〈夜頌〉、〈序的解放〉、〈中國文壇的悲觀〉、〈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男人的進化〉、〈黃禍〉等知名篇章。其中《中國人與中國文》一文為瞿秋白代筆。由於稿件審查嚴格,無法自由暢言,只好「多談風月」。雖說表面上是談「風月」,其實卻是對社會現象的批評和對文壇「風雲」的論述。特別的是,書中有多篇文章於《申報》上發表時,魯迅採用的是筆名,為示負責,現亦保留於各篇之下。
魯迅(1881~1936),即周樹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更與日本著名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齊名。
《准風月談》收入魯迅1933年6月至11月間所作雜文共六十四篇。1934年12月上海聯書局以「興中書局」出版,次年一月再版,1936年5月改由聯華局出版,作者生前共印行過三版。之所以命名為《准風月談》是由於《自由談》的編者刊登了一則「籲請海內文豪,從茲多談風月」的啟事而來,然所謂的「風月」之談並不是真的只有風花雪月不關痛癢的無痛呻吟,反而「漫談國事」,他也解釋「用種種的筆名,一面固然為了省事,一面也省得有人罵讀者們不管文字,只看作者的署名」,藉以表達自己真正的心聲。
*【書中名言】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夜頌〉
◎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算是誠實的。──〈夜頌〉
◎世間只要有權門,一定有惡勢力,有惡勢力,就一定有二花臉。──〈二丑藝術〉
◎詩人大半是預言家。然而預言不過詩而已,詩卻往往比預言還靈。──〈詩和預言〉
◎預言的妙處,正在似懂非懂之間,叫人在事情完全應驗之後,方才「恍然大悟」。這所謂「天機不可洩漏也」。──〈詩和預言〉
◎外國人不知道中國,常說中國人是專重實際的。其實並不,我們中國人是最有奇想的人民。──〈中國的奇想〉
◎歷史絕不倒退,文壇是無須悲觀的。悲觀的由來,是在置身事外不辨是非,而偏要關心於文壇,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沒落的營盤裡。──〈「中國文壇的悲觀」〉
*【目錄】
【魯迅詩】
出版小引  還原歷史的真貌——讓魯迅作品自己說話    陳曉林
前記
【一九三三年】
夜頌
二丑藝術
偶成
談蝙蝠
抄靶子
吃白相飯
華德保粹優劣論
華德焚書異同論
我談墮民
序的解放
別一個竊火者
智識過剩
詩和預言
推的餘談
查舊帳
晨涼漫記
中國的奇想
豪語的折扣
中國文壇的悲觀
秋夜紀遊
揩油
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為翻譯辯護
爬和撞
各種捐班
四庫全書珍本
新秋雜識
幫閒法發隱
登龍術拾潰
由聾而啞
新秋雜識(二)
男人的進化
同意和解釋
文床秋夢
電影的教訓
關於翻譯(上)
關於翻譯(下)
新秋雜識(三)
打聽印象
吃教
喝茶
禁用和自造
看變戲法
雙十懷古
重三感舊
感舊以後(上)
感舊以後(下)
黃禍
「滑稽」例解
外國也有
撲空
答「兼示」
中國文與中國人
野獸訓練法
反芻
歸厚
難得糊塗
古書中尋活字彙
商定文豪
青年與老子
後記
魯迅年表
*「內文試閱」
〈前記〉
自從中華民國建國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談》的編者刊出了「籲請海內文豪,從茲多談風月」的啟事1以來,很使老牌風月文豪搖頭晃腦的高興了一大陣,講冷話的也有,說俏皮話的也有,連只會做「文探」的叭兒們也翹起了它尊貴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談風雲的人,風月也談得,談風月就談風月罷,雖然仍舊不能正如尊意。
想從一個題目限制了作家,其實是不能夠的。假如出一個「學而時習之」的試題,叫遺少和車夫來做八股,那做法就決定不一樣。自然,車夫做的文章可以說是不通,是胡說,但這不通或胡說,就打破了遺少們的一統天下。
古話裡也有過:柳下惠看見糖水,說「可以養老」,盜蹠見了,卻道可以黏門閂。他們是弟兄,所見的又是同一的東西,想到的用法卻有這麼天差地遠。「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好的,鳳雅之至,舉手贊成。但同是涉及風月的「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呢,這不明明是一聯古詩麼?
我的談風月也終於談出了亂子來,不過也並非為了主張「殺人放火」。其實,以為「多談風月」,就是「莫談國事」的意思,是誤解的。「漫談國事」倒並不要緊,只是要「漫」,發出去的箭石,不要正中了有些人物的鼻樑,因為這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幌子。
從六月起的投稿,我就用種種的筆名了,一面固然為了省事,一面也省得有人罵讀者們不管文字,只看作者的署名。然而這麼一來,卻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視覺,專靠嗅覺的「文學家」疑神疑鬼,而他們的嗅覺又沒有和全體一同進化,至於看見一個新的作家的名字,就疑心是我的化名,對我嗚嗚不已,有時簡直連讀者都被他們鬧得莫名其妙了。現在就將當時所用的筆名,仍舊留在每篇之下,算是負著應負的責任。
還有一點和先前的編法不同的,是將刊登時被刪改的文字大概補上去了,而且旁加黑點,以清眉目。這刪改,是出於編輯或總編輯,還是出於官派的檢查員的呢,現在已經無從辨別,但推想起來,改點句子,去些諱忌,文章卻還能連接的處所,大約是出於編輯的,而胡亂刪削,不管文氣的接不接,語意的完不完的,便是欽定的文章。
日本的刊物,也有禁忌,但被刪之處,是留著空白,或加虛線,使讀者能夠知道的。中國的檢查官卻不許留空白,必須接起來,於是讀者就看不見檢查刪削的痕跡,一切含糊和恍忽之點,都歸在作者身上了。這一種辦法,是比日本大有進步的,我現在提出來,以存中國文網史上極有價值的故實。
去年的整半年中,隨時寫一點,居然在不知不覺中又成一本了。當然,這不過是一些拉雜的文章,為「文學家」所不屑道。然而這樣的文字,現在卻也並不多,而且「拾荒」的人們,也還能從中撿出東西來,我因此相信這書的暫時的生存,並且作為集印的緣故。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於上海記。
〈夜頌〉
愛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獨者,有閒者,不能戰鬥者,怕光明者。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際的黑絮似的大塊裡。
雖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見掌,有漆黑一團糟。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們從電燈下走入暗室中,伸開了他的懶腰;愛侶們從月光下走進樹陰裡,突變了他的眼色。夜的降臨,抹殺了一切文人學士們當光天化日之下,寫在耀眼的白紙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憐,討好,撒謊,騙人,吹牛,搗鬼的夜氣,形成一個燦爛的金色的光圈,像見於佛畫上面似的,籠罩在學識不凡的頭腦上。
愛夜的人於是領受了夜所給與的光明。
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馬路邊的電光燈下,閣閣的走得很起勁,但鼻尖也閃爍著一點油汗,在證明她是初學的時髦,假如長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將使她碰著「沒落」的命運。一大排關著的店舖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緩開足的馬力,吐一口氣,這時之覺得沁人心脾的夜裡的拂拂的涼風。
愛夜的人和摩登女郎,於是同時領受了夜所給與的恩惠。
一夜已盡,人們又小心翼翼的起來,出來了;便是夫婦們,面目和五六點鐘之前也何其兩樣。從此就是熱鬧,喧囂。而高牆後面,大廈中間,深閨裡,黑獄裡,客室裡,秘密機關裡,卻依然瀰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
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算是誠實的。我愛夜,在夜間作《夜頌》。
六月八日。
〈推〉  豐之餘
兩三月前,報上好像登過一條新聞,說有一個賣報的孩子,踏上電車的踏腳去取報錢,誤踹住了一個下來的客人的衣角,那人大怒,用力一推,孩子跌入車下,電車又剛剛走動,一時停不住,把孩子輾死了。
推倒孩子的人,早已不知所往。但衣角會被踹住,可見穿的是長衫,即使不是「高等華人」,總該是屬於上等的。
我們在上海路上走,時常會遇見兩種橫衝直撞,對於對面或前面的行人,絕不稍讓的人物。一種是不用兩手,卻只將直直的長腳如入無人之境似的踏過來,倘不讓開,他就會踏在你的肚子或肩膀上。
這是洋大人,都是「高等」的,沒有華人那樣上下的區別。一種就是彎上他兩條臂膊,手掌向外,像蠍子的兩個鉗一樣,一路推過去,不管被推的人是跌在泥塘或火坑裡。這就是我們的同胞,然而「上等」的,他坐電車,要坐二等所改的三等車,他看報,要看專登黑幕的小報,他坐著看得咽唾沫,但一走動,又是推。
上車,進門,買票,寄信,他推;出門,下車,避禍,逃難,他又推。推得女人孩子都踉踉蹌蹌,跌倒了,他就從活人上踏過,跌死了,他就從死屍上踏過,走出外面,用舌頭舔舔自己的厚嘴唇,什麼也不覺得。舊曆端午,在一家戲場裡,因為一句失火的謠言,就又是推,把十多個力量未足的少年踏死了。死屍擺在空地上,據說去看的又有萬餘人,人山人海,又是推。
推了的結果,是嘻開嘴巴,說道:「啊唷,好白相來希呀!」
住在上海,想不遇到推與踏,是不能的,而且這推與踏也還要廓大開去。要推倒一切下等華人中的幼弱者,要踏倒一切下等華人。這時就只剩了高等華人頌祝著——
「啊唷,真好白相來希呀。為保全文化起見,是雖然犧牲任何物質,也不應該顧惜的——這些物質有什麼重要性呢!」
六月八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stbooks 的頭像
    eastbooks

    風雲書網官方部落格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