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64清朝的皇帝(四)走向式微【復刻版】fb清朝的皇帝【復刻版】

出版類型:歷史文學小說
書系列別:風雲歷史文學
書系編號:T-+64 
書籍名稱:清朝的皇帝(四)走向式微【復刻版】
作        者:高陽
譯        者:
定        價:$320元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352頁
ISBN:978-626-7369-40-1
原印條碼:978-626-7369-40-1
CIP碼:863.57
出版日期:2024.01.25
購書網站:http://www.eastbooks.com.tw/


出版重點:
認真嚴謹勝過歷史學家,自封「野翰林」的高陽,畢生鑽研最深的清代史!
探究中國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興廢得失的關鍵
文宗得皇位,是巧取得帝心?
太平軍起事,並非民族革命!
改變清朝命運的「辛酉政變」,關鍵性因素為何?
高宗畢生經營的圓明園,是洋人二十條命的賠償代價之一?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是如何而生?
同光年間的鴉片稅究竟有多少?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名家推薦:
「高陽是國寶級人物。」──台大教授 王文興
「當我拜讀高陽的歷史小說時,他向我展現了既是歷史學家又是歷史小說家兩者合而為一的身分。」──聯經出版發行人 林載爵

作者簡介:
高陽,本名許晏駢,浙江杭州人,其高曾叔祖許庚身為光緒朝的軍機大臣。曾任《中華日報》主編,1984年並獲中山文藝獎的文藝論著獎。擅寫歷史小說,精通清代歷史掌故,亦是著名「紅學」專家。高陽的歷史小說,享譽當代文壇,其作品最大特色便是「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從考據中探索歷史的真相,並將求證所獲的資料用於小說之中,使其作品更具深度與意義。因其作品流傳廣大,乃有「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高陽譽滿海峽兩岸,由此可見。

內文簡介:
清朝創業自太祖努爾哈赤至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而後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二位皇帝,其間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宮闈秘辛?它又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在日落西山的那一刻,又引來多少哀歎!擅長考據的歷史小說家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作出深入精闢的見解,為高陽傾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之一。清朝自太祖至宣統凡十二帝,本書述說文宗咸豐、穆宗同治前期之事。

◎清文宗——咸豐(1831~1861)
登基正值大清國庫空虛,吏治腐敗之時,加之天災不斷,太平天國起義。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慈禧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親政,次年即抑鬱以終。

※清朝皇帝之命名:
命名之制,至康熙皇長子胤禔出生,始有明文規定,上一字用「胤」;下一字用「示」字旁,由內閣選定偏僻之字,奏請硃筆圈定。需用偏僻字者,因為此皇子將來可能成為皇帝,便於臣民避諱。自康熙朝以後,命名字派如下:
一、雍正:上「胤」、下「示」字旁。
二、乾隆:上「弘」、下「日」字旁。
三、嘉慶:上「顒」、下「玉」字旁。
四、道光:上「綿」、下「豎心」旁。
五、咸豐:上「奕」、下「言」字旁。
六、同治:上「載」、下「三點水」旁。
七、光緒:同上。
八、宣統:上「溥」、下「人」字旁。

※【目錄】
第十章 文宗——咸豐皇帝
第十一章 穆宗——同治皇帝


※【內文試閱】
文宗,宣宗第三子;二兄皆早夭,所以文宗居長,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即位時未滿二十歲。相傳宣宗最鍾愛者,為皇六子奕訢;其得位得力於師傅杜受田。如謂世宗繼統,出於豪奪,則文宗得位可謂之巧取。「春冰室野乘」記其始末云:

一內務府老司官旗人某君,年七十餘矣,通籍道光末,歷事四朝,內廷故事綦熟;嘗為述道咸間遺事,多人間所不得知者。云宣廟晚年,最鍾愛恭忠親王,欲以大業付之,金石緘名時,幾書恭王名者數矣;以文宗賢且居長,故逡巡未決。濱州時在上書房行走,適授文宗讀,微窺上意所在,欲擁戴文宗,以建非常之勳;一日上命諸皇子校獵南苑。
故事皇子方讀書者,奉命外出,臨行時必詣師傅處請假,所以尊師也。是日文宗至上書房,左右適無人,惟濱州一人獨坐齋中,文宗入,行禮畢;皇子見師傅皆長揖,問將何往,以奉命校獵對,濱州乃耳語曰:「阿哥至圍場中,但坐觀他人馳射,萬勿發一槍一矢,並當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復命時,上若問及,但對以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競爭也。阿哥第以此對,必能上契聖心。此一生榮枯關頭,當切記勿忽也。」文宗既至圍所,如所囑行之。
是日恭王所得禽獸最多,方顧盼自喜,見文宗默坐,從者悉垂手侍立,怪之問其故;文宗曰:「吾無他,但今日適不快,弗敢馳逐耳。」日暮歸,復命,文宗獨無所獻;上詢之,具如濱州所教以對。上大喜曰:「是真有君人之度矣。」立儲之議遂決。

按:杜受田字錫山,山東濱州人,前任禮部侍郎杜堮之子;道光三年會元。兩子一名杜翮;一名杜翰,亦均為翰林。
前引記載,絕對可信;證據是文宗接位,首沛恩施,即及杜家;如「東華錄」道光三十年二、三月間所載;

二月己卯(十六)賞工部尚書杜受田太子太傅銜。其父前任禮部侍郎堮,御書匾額曰:「達尊錫類」。
二月丁亥(廿四)以詹事府詹事杜翮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三月庚子(初八)以工部尚書杜受田兼署吏部尚書。

同時以杜受田為中心,組織「班底」,準備從穆彰阿手上接收軍機。在賞杜受田官銜的同時,以蔡念慈、馮培元、何彤雲在南書房行走。
蔡、馮皆杭州人,蔡為道光二十一年會元;而杜受田為是科會試總裁,蔡為其得意門生。馮為道光二十四年探花,與杜翰同榜。何彤雲雲南人,亦為此科翰林。
按:南書房翰林,原為文學侍從之臣;但亦可撰擬制誥,發生軍機大臣或章京的作用;文宗以與杜家父子有關係的人,安置在南書房,顯有不必經由穆彰阿而亦可發號施令的用意在內。
政局的變動,始於是年夏天,首先是「穆門十子」之首的陳孚恩,於五月間告終養,開去軍機大臣刑部尚書的差缺;杜受田調刑部,不久升協辦;孫瑞珍由禮尚調工部,旋調戶部,孫瑞珍為杜受田的同年。
到了十月裡,穆彰阿終於垮了;特頒硃諭,昭示罪狀:

任賢去邪,誠人臣之首務也。任賢不斷,則任賢不專。方今天下因循廢墮,可謂極矣!吏治日壞,人心日澆,是朕之過;然獻替可否,匡朕不逮,則二三大臣之職也。穆彰阿身任大學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難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偽學偽才,揣摩以逢主意。
從前夷務之興,穆彰阿傾排異己,深堪痛恨,如達洪阿、姚瑩之盡忠盡力,有礙於己,必欲陷之;耆英之無恥喪良,同惡相濟,盡力全之。似此固寵竊權者,不可枚舉,我皇考大公至正,惟知以誠心待人;穆彰阿得以肆行無忌,若使聖明早燭其奸,則必立法寘重典,斷不姑容。
穆彰阿恃恩益縱,始終不悛,自本年正月,朕親政之初,遇事模稜,緘口不言;迨數月後,則漸施其伎倆,如英船至天津,伊猶欲引耆英為腹心,以遂其謀,欲使天下群黎,復遭荼毒,其心陰險,實不可問!
潘世恩等保林則徐,伊屢言林則徐柔弱病軀,不堪錄用;及朕派林則徐馳往粵西,剿辦土匪,穆彰阿又屢言林則徐未知能去否?偽言熒惑,使朕不知外事,其罪實在於此。

此諭無異宣宗的「罪已詔」,所謂「吏治日壞、人心日澆,是朕之過」,在文宗接位不足十月,何咎可任?自然是先朝三十年之過。所謂「我皇考大公至正」云云,明明道出宣宗不能「早燭其奸」。
當然,文宗決無誹薄其父之意,只是譴責不重,不足以去三朝老臣,歷數前非,則不能不提先朝,措詞實有不得已的苦衷。
接下來是痛責耆英:

耆英之自外生長,畏葸無能,殊堪詫異。伊前在廣東時,惟抑民以奉外,罔顧國家,如「進城」之說,非明驗乎?上乖天道,下逆人情,幾至變生不可測;賴我皇考洞悉其偽,速令來京,然不即予罷斥,亦必有待也。今年耆英召對時,數言及英人如何可畏;如何必應事周旋?欺朕不知其奸,欲常保祿位,是其喪盡天良,愈辯愈彰,直同狂吠,尤不足惜。

按:耆英為祿康之子,宗室,故首言「自外生長」。所謂「進城」之說者,道光二十七年,英國要求其僑民准入廣州城,態度強硬;耆英迫不得已,訂二年後入城之約,作為搪塞之計。
至期知此事必起糾紛,於二十八年奏請述職,趁機活動留京,巧為規避。廣東由巡撫徐廣縉署總督、藩司葉名琛署巡撫;至二十九年春,英國要求踐約,果然鬧出軒然大波。此為耆英「抑民以奉外」的「明驗」。
罪狀甚重,處分不致於死,穆彰阿「革職永不敘用」,聲明是念他「三朝舊臣,一旦寘之重法,朕心實有未忍」。耆英「降為五品頂帶,以六部員外郎候補」。
文宗於硃諭中謂:「穆彰阿暗而難知;耆英顯而易見」,而據王壬秋日記,耆英實為險人;其後復起,而於英法聯軍之役,終因玩弄手腕,為文宗賜令自盡。穆彰阿雖有四子,而後裔不振,相傳同光年間以票友下海的名小生德君如,為穆彰阿的孫子;與程硯秋為英和之後,同為旗人貴族式微後所出的名人。
文宗知人之明,勝於其父,但早年信任旗人的觀念猶牢不可破;及至賽尚阿、訥爾經額僨事,方知旗人不可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