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著名作家‧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

古龍的作品吸引、鼓舞、振奮了無數讀者。如果說,武俠小說曾經被許多囿於傳統觀念的學院中人或文壇大老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讀物,那麼,至少金庸和古龍等名家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早已打破了人們的刻板印象。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不但使得武俠文學的地位大為提高,而且其中若干精華著作儼然已具有經典的地位。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網遊、動漫在兩岸三地一播再播,文本還進入了大陸高中教材,可謂風靡一時。近年來,古龍作品受大眾矚目和喜愛的程度也與日俱增,同樣開始在影視、網遊、動漫的世界炙手可熱。由於金、古的作品風格迥異,恰可形成交光互映的對照組,倒也為武俠文學的發展平添趣話。


古龍作品的魅力之謎

對金庸作品加以評鑒、詮釋、引申的學者文人不計其數,文獻俱在,早已蔚為大觀。至於古龍,由於英年早逝,生活狀況和經濟條件也不容許他像金庸那樣一再修訂自己的作品,故而一般人對古龍作品雖多會感到不期然的投緣與喜愛,但肯花時間真切地體會箇中的底蘊與深意者,卻未必甚多。事實上,多年來我一直認為古龍作品的魅力儼然是一個待解的謎,值得有心人一層層地去解析。我也相信,隨著所謂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之界際逐漸消泯的大趨勢,未來一代代喜好古龍小說的有心人仍將對重新審視和破譯這個謎,保持恆久的興趣。
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古龍小說的藝術魅力之謎,其核心在於他筆下不時流露出來的「靈氣」。古龍的朋友們都知道,他的生活和小說中都充盈著令人怦然心動的血氣與俠氣。旺盛昂揚的血氣,顯然與他那放蕩不羈的浪子行徑、隨處留情的多變心曲、唯美是尚的浪漫事蹟,是息息相關的。而他與生俱來的豪氣,則顯現在他豪爽亢直的性格、以酒會友的熱情,以及迎難而上、寧折不彎的俠義,他之自幼喜讀武俠小說,而終於以武俠創作為平生志業,或即種因於此。然而,能將天賦性情中稟有的血氣與豪氣,透過一枝孜孜寫作的彩筆,轉化並昇華為偌多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妙句佳篇,則有賴於古龍在藝術表達上的經營。

靈氣四射的古龍手筆

有些喜愛古龍作品的朋友常會說:是不是古龍本人的手筆,一看便知;任何仿冒、代筆之作,均無所遁形。我覺得,這正是因為古龍作品不但造句清麗、詩意盎然,而且往往具有一股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靈氣拂面而來,令人眼前一亮。
這股靈氣,尤其在成熟時期的古龍作品中,抒寫女性言行舉止時最能看出其妙處。一般評家往往推許他若干名著中所刻畫的男主人公,以為畫龍像龍,唯妙唯肖,其實,如《武林外史》中的朱七七、白飛飛,非但各有曼妙迷人的風姿與性情,而且恰形成鮮明的對比,《蕭十一郎》中的風四娘、沈璧君,《名劍風流》中的林黛羽、朱淚兒,《楚留香》中的蘇蓉蓉、李紅袖、金靈芝、張潔潔,《小李飛刀》中的林詩音、孫小紅、林仙兒,《陸小鳳》中的上官飛燕、薛冰、葉雪,哪一個不是活色生香,宜喜宜嗔?又哪一個不是令人心動神馳,卻又訝然失驚?
倪匡曾贊嘆:「古龍作品的人物,簡直一個個要從書中跳來」,極言古龍作品之生動好看。我則以為,這正是因為古龍作品常有一股靈氣流淌於字裡行間所致。古龍主要代表作中,抒寫男女主角及特定配角、反派要角時往往都展現出靈氣,而男女互動時所折射的靈氣甚至更為輝耀迷人。

求新求變的藝術錘鍊

古龍作品的靈氣,其實是他在藝術追求上千錘百鍊、苦心孤詣的表徵,而不是只憑文學天份即可以信手拈來的收穫。他曾掬誠告示:「作為一個武俠小說的作者,其內心的辛酸苦辣,是很難為人了解的。他得留意選擇自己寫作的故事,既不能流於荒謬,更不能失之枯燥;敘事選擇得要不離主題,人物創造得要極不平凡;寫兒女纏綿之情,唯恐稍帶猥褻;寫英雄白刃之鬥,更恐失之殘暴。」足見他在從事創作的時候,已自覺地警惕到世人對傳統武俠小說有其不易揚棄的成見;但他既以因緣際會,走上了武俠創作的道路,復因內心對俠氣人物與俠義故事的由衷投契,遂有意要為提升武俠小說的文學水準、賦予武俠小說以精神深度而寫作。正是鍥而不捨的錘鍊,使他化腐朽為神奇,讓作品凝聚和煥發出靈氣。
其實,縱使是創作力極其豐沛的文學名家,一般在自己成熟時期風格定型之後,大抵也都只在題材、技法或延伸視域方面尋求更上層樓;然而古龍卻獨樹一幟,他在創作生涯中無休無止的求新求變,明明到了成熟期,他的作品已獲得各方普遍的激賞,來要求簽約以改編為影視的金主絡繹於途,他只消繼續發揮原有幾個系列作品的主旨和人物,即可以在金庸封筆之後穩居武俠文壇第一人,但他完全不以既有的成果為滿足,仍在書房裡苦思如何撇開過往所有的故事情節、表達方式,乃至精神風貌而另闢蹊徑,竟至長夜為之殫心竭慮。也因此,即使對於古龍晚期的作品,各方評價不一,但古龍作品的靈氣一直未嘗消失,則屬顯而易見。

人性深度與俠義精神

技法的精進,內涵的拓深,風格的塑造,境界的提升,評論者若是肯用心解析,在古龍作品的演進過程中是可以相當明晰地勾勒出來的;然而,作品中靈氣的來龍去脈,卻往往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概。
古龍曾再三強調,經過了多年筆耕,他的作品已在朝著探索人性、挖掘人性的方向堅持行進,而且永遠肯定人性的光輝:「有一點卻是我可以肯定的,在我們這一代的武俠小說中,還是有一種不屈不撓,永不屈服,永不向邪惡低頭的精神存在,而這種精神正是工業社會中最缺少的一種。」這其實就是古龍作品所探尋、所發闡的俠義精神,以現在流行的詞語來表達,亦即「正能量」。
因此,我不免覺得,古龍作品字裡行間所透顯的靈氣,或許就是他的生命體悟、藝術才華、俠義理念融合了這種正能量,所展現出來的文學效應。

作品靈氣是恆久魅力

我曾引述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評量晚唐著名詞人溫庭筠、韋莊、李後主的一段雋語:「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來形容古龍作品與其他武俠名家的區別。
「神秀」,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上、美學上、意念上的恆久魅力。其他名家當然也有清詞麗句的傑作,也有結構奇巧的故事,然而,論及情節、對白和文字間簡直層出不窮、令人悠然心會的靈氣,卻是古龍獨擅勝場的絕活。這或許是出於我對文字異乎尋常的敏感所累積成的一種偏見,但古龍作品對我能形成了重讀多少遍都甘之如飴的魅力,除了風義平生師友間的情誼之外,「古龍靈氣」確是一大原因。
然而,由於古龍當年撰寫和發表他的作品時,絕大多數稿子都是先在報紙或雜誌連載,隨後才由不同的出版社自行結集連載稿付印出書,嗣後又因諸出版社輾轉交替,而因武俠小說只被當作休閒讀物,以致報紙、雜誌編輯在處理時往往漫不經心,出版社人員在編校時更常錯舛叢出,甚至妄行增刪,以致不同讀者所看到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古龍作品,往往出現不同的錯漏或訛誤,令人氣結。
在這種狀況下,古龍的主要作品猶自能讓廣大讀者在閱覽時,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掩抑不住的靈氣流淌在字裡行間,則其佈局、伏筆、轉折的清暢與奇魅,誠然更值得細細探研。但若不能深究這些作品在古龍撰成稿件、寄出發表時的真貌,或至少最接近真貌的版本,則我們如今討論古龍作品的真諦與靈氣,終不免隔靴搔癢。

十年磨劍,本色古龍

正因如此,當我看到這部《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的樣稿時,內心的喜悅委實是難以描述的。
「十年辛苦不尋常」,深具古典文學素養的程維鈞先生由於喜愛古龍作品,不惜花費十年以上時間,窮蒐冥索,旁徵博引,全面還原古龍各部作品的文本原貌,指出各出版社文本上的優劣,並細心考證與解答作品相關的種種疑惑。有了這部《本色古龍》,我確信,關於「古龍靈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這個既抽象、又真切的問題,終於有了一個可以溯源探看的入口。
我素來相信,古龍作品不但是當今武俠小說史上的一個寶藏,也終將是現代中華文學史上的一塊豐碑。未來,一代又一代對俠義精神和文學創作感到興趣的有心人,都會在生命中某個時期展讀某部古龍作品;而在去年流行民歌手兼創作者鮑柏‧狄倫(Bob 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區隔所謂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畛域大幅消融的趨勢更加明顯。由於古龍作品無可遮蔽的重要性,未來,一代又一代研究古龍其人其文的學術菁英,均將視程維鈞的這部《本色古龍》為不可繞過的奠基之作。
古龍能有這樣盡心盡力的隔代知音,實也足堪浮一大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