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月新書預告:新大漢二十八皇朝(二)大漢雄威
 


出版類型:歷史文學小說
書系列別:宮闈權鬥秘史系列
書系編號:T++21 
書籍名稱:新大漢二十八皇朝(二)大漢雄威
原文書名:
作  者:徐哲身
譯  者:
定  價:$380元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384頁
ISBN:978-626-7510-05-6
原印條碼:978-626-7510-05-6
CIP碼:857.452
出版日期:2024.09.19
購書網站:https://www.eastbooks.com.tw

出版重點: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從西元前202年劉邦登基,到西元220年獻帝被廢,中間經歷王莽竊國,整個大漢王朝長達四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年代最長久的一個封建王朝。其中更出現了多位雄才大略的帝王,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鮮、服南夷,令大漢因而聲威遠播,至今華夏民族皆以「漢人」自居,即為明證。而精彩絕倫的後宮韻事,更是各大戲劇愛用的題材,且看在徐哲身筆下的大漢王朝會是什麼風貌!
※宮廷演義小說是以真實史事為依據,將帝王后妃之間的愛恨情仇、朝臣閹豎之間的糾葛爭鬥用生動的筆法描繪出來,使讀者更可身歷其境,仿如置身當代,較傳統歷史更具趣味性和可看性!

◎本書看點:
自劉邦創漢,至漢武帝即位,大漢的聲威也達到最高峰,史上更以「秦皇漢武」稱之,他在經濟上鑄五銖錢,文化方面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外採擴張政策,與匈奴長年交戰,並大開絲綢之路,使大漢威名遠至西域各方。後宮韻事則以他和李夫人的恩愛傳為佳話。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更是古今流傳的名篇。元帝時的昭君出塞,則是大漢和親政策的最佳代表。

作者簡介:
徐哲身,晚清小說家,他與張恨水屬同一流派,係鴛鴦蝴蝶派文學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徐哲身自小天資聰慧,家中並聘名師教讀。經過幾年的磨礪,他憑著過硬的文學功底以及對文字良好的駕馭能力赴日留學。回國後,擔任過督練公所書記官,又以候補官的身分在蘇州兼任《花報》主筆。徐哲身一直堅持文學創作,一生中寫下了大量的小說,有武俠、偵探,也有宮闈、歷史,代表作有《漢宮二十八朝演義》、《曾左彭》、《春江新潮》、《巾幗英雄》、《溥儀春夢記》、《峨嵋劍俠》、《啼笑風月》、《大清三傑》、《大清風雲人物》等。


內文簡介:
楚漢風雲牽動歷史千年洪流  
大漢雄威氣吞中原萬里江山
宮闈恩仇骨肉相殘人間悲劇  
換日偷天三雄爭霸改朝換代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從西元前202年劉邦登基,到西元220年獻帝被廢,長達四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年代最長久的一個封建王朝。高祖建國後,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政策,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而漢武帝銳意進取,開疆拓土,抗擊匈奴,使漢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盛世,也讓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無奈東漢後期,皇權虛弱無力,政治黑暗,群雄割據,王朝搖搖欲墜,終由曹丕取漢而代之,正式開始三國時代。
作者徐哲身以帝王后妃間的愛恨情仇及朝臣閹豎之間的糾葛爭鬥為主線,傳神生動地寫出大漢各帝的風貌。

漢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其中出現了不少有名的君主,包括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漢高祖劉邦;以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他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第四長的皇帝,更不用說後來的東漢光武帝劉秀,他的「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早已成千古名句,漢朝也因這些帝王的事蹟更顯精彩可看,本書即以大開大闔的筆調,抒寫從劉邦開國到獻帝遜位,涵蓋整個漢朝的歷史,深入刻畫了歷代皇帝與後宮名媛的悲歡愛欲,全書四冊,共120回,堪稱通俗講史演義之傑構。

一個人讀史,當用自己的眼光,不必以為那部《史記》,便是信史。所以這部《漢宮》雖說是小說體裁,與正史有別,然而書中所有的材料,倒非杜撰。閱者若因正史所無,就認為空中樓閣,那就未免腹儉了。──徐哲身

※【目錄】
第三十一回  咎由自取
第三十二回  緹縈救父
第三十三回  太子行凶
第三十四回  西漢首富
第三十五回  金屋藏嬌
第三十六回  解語花
第三十七回  餘桃啗君
第三十八回  絕世佳人
第三十九回  福禍無門
第 四十 回  鳳求凰
第四十一回  衛子夫
第四十二回  滑稽之聖
第四十三回  天賜良緣
第四十四回  功臣霍光
第四十五回  捨賢立劣
第四十六回  楊枝托夢
第四十七回  釜底抽薪
第四十八回  石顯權傾
第四十九回  昭君出塞
第 五十 回  亙古奇災
第五十一回  沐猴而冠
第五十二回  直臣王尊
第五十三回  牛衣對泣
第五十四回  得隴望蜀
第五十五回  紅顏禍水
第五十六回  錢可通神
第五十七回  欲加之罪
第五十八回  鼓妖示警
第五十九回  王莽入宮
第 六十 回  真假皇帝

※【內文試閱】
慎夫人自從重賞了袁盎之後,雖蒙文帝依舊寵眷,竇皇后仍是愛憐。但她自知謹慎,對於宮幃禮節已不肯隨便亂來,文帝自然益加歡喜。
一日,淮南王劉長入朝謁見。文帝僅有此弟,友愛之情,不下惠帝的相待趙王如意。當時惠帝不能保全如意,致今慘亡,其罪不在惠帝,因為宮中有一位活閻王呂太后在那兒。
現在呢,薄太后何等寬洪大度,看待別姬所出之子,真與自己所養的一樣。因此之故,劉長反而驕傲起來,弄得結果不良,死於非命。「養而不教」,古人已有戒言,薄太后與文帝二人恐也有點非是呢。
劉長是漢高帝的第五個兒子,其母便是趙姬。趙姬本是趙王張敖的宮人,那年高帝討伐韓王信,路過趙國,張敖出迎,雖然受了一頓謾罵,仍派宮人前往伺候高帝。高帝生性漁色,一夜不可離開婦人的。見了趙姬長得標緻,當然命她侍寢。一夕歡娛,趙姬即有身孕。次日,高帝離趙,早把她忘記得乾乾淨淨。還是張敖,因見趙姬曾經做過他的一宵小丈母,便將她安置別宮,撥人伺候。
後來趙相貫高等謀反,事連張敖,張氏宮中,不問上下,全行拘入獄中,趙姬也在其內。不料趙姬就在獄內,生下一孩。獄官探知此子是高帝的龍種,趕忙申報郡守。郡守據情奏聞,久不得旨。趙姬有弟名趙兼,因與審食其為友,於是備了厚資,往謁食其,托他設法。食其知道呂后醋性最大,不敢多嘴。
一拒而不納。趙兼無法,只得老實回覆趙姬。趙姬怨恨交集,自縊而亡。及至高帝知道,已經很久了。高帝見子思母,倒也記起前情,便將此子留入後宮,扶養長成,出為淮南王,這就是劉長的出身來歷。
劉長到了淮南之後,即把母舅趙兼迎至。談起亡母之事,始知母氏慘死,乃是審食其所誤。每思殺死審食其,以報母仇,只因沒有機會,因循至今。那時已是文帝三年,遂借入覲為由,徑見文帝。又見文帝手足情深,寵愛備至,暗想此時若不殺死審食其,再待何時。
有一天,可巧是審食其的五十壽誕,文官武將,賀壽的塞滿了一堂。審食其當時接待眾官之後,入內再開家宴,妻妾團坐,大樂特樂。
他有一位最寵愛的姬人,名叫過天星,此人乃是呂太后宮中過宮人之女,其父為誰,無由考究。有人說:「就是審食其與過氏勾搭,生下天星的。」
那時審食其正在呂太后得寵的時候,所有宮人,誰不與他接近。一接而孕,不可勝數,此等孽報,也是應有之事。天星長大,呂后已死,審食其便將她作為愛姬。頭一年,已經生下一子,審食其愛她母子,自然加人一等。這天天星就在酒筵之上,奉承審食其道:「相爺生性忠厚,每次遇難成祥。今天喜值大慶,真可稱得福壽雙全的了!」
說著,忙花枝招展地敬上一杯。審食其邊接了酒杯,邊掀髯大笑,說道:「福壽二字,本是難得。我的福字呢,自然還不敢承認,獨有這個壽字,自知尚有幾分把握。為甚麼敢如此誇口的呢?我蒙故呂太后的眷愛,現在是過去之事,也不必瞞你們大家。我記得有一次,曾在呂大後之前,罰過一個血咒。」
審食其說到這裡,過天星忙又笑嘻嘻地問道:「相爺那時為固寵起見,那個血咒,想來必非等閒。」
審食其聽了,複呵呵大笑道:「等閒雖非等閒,可是一個牙痛小咒。我當時暗忖了許久,我已位至侯相,莫說犯罪,自然有呂太后為我擔當。就是法無可赦,也須奉旨正法,決不至於身受別項非刑。所以我當時罰了一個死在鐵椎之下的血咒。現在我已退職家居,非但不問國事,連大門之外也少出去。」
審食其講到此地,先把眼睛將大家望了一望,始又接著說道:「你們大家替我想想看,我門不出,戶不出的,那個鐵椎如何會擊到我的頭上來呢!」
當時大家聽了,個個都笑答道:「我們想來,就是一個蚊子也飛不到相爺的頭上。不要說那種凶巴巴的鐵椎了。」
審食其聽了,樂得把桌子拍得震天響地說道:「對囉,我的尊頭,除了諸位的玉臂,尚能接觸我的頭上外,其餘的鐵器,今生今世是可以不勞光臨的了。」
審食其剛剛說完,忽見一個丫鬢飛奔來至席前稟報道:「御弟淮南王親來拜壽,已至廳上。」
過天星笑著岔口道:「是不是,連當今天子御弟都來拜壽,朝廷的思眷尚隆,相爺還要復職,也未可知呢。」
審食其一聽見淮南王親至,也顧不得再與愛姬說話,慌忙吩咐丫沒道:「速速傳命出去,相爺親自出廳迎接。」
他話未完,已見淮南王不待迎接,走入內堂來了。
審食其見了,趕忙離座,迎了上去,口稱:「不知王爺駕臨,未曾遠迎,罪當萬死。」
說時遲,那時快,淮南王並不答話,手起一椎,早把辟陽侯前任左丞相那位審食其的尊頭,撲的一聲,擊得粉碎。
此時席間的婦女匆促之間尚未避去,驀見相爺死於非命,凶手又是御弟,一時不敢還手。只得一片嬌聲,抱了食其的屍身,號陶大哭起來。那時劉長,一見目的已達,便一聲不語,大踏步地揚長出門去了。
審食其應了血咒,孽由自作,不必說他。單說劉長,自知闖下人命,疾忙來見文帝。俯伏階前,肉袒謝罪。文帝不知何事,也吃一驚,忙問道:「御弟何為,速速奏上!」
劉長道:「臣母死於獄中,乃是辟陽侯審食其不肯奏聞所致。趙王如意,死得冤枉,也是審食其助紂為虐而成。至於審食其汙亂宮端的事情,人人皆知,臣也不必說了,臣因朝廷不正其罪,已經將他一椎擊死。但臣雖是為母報仇,終究有擅自殺人之罪,特來自首,願受明罰!」
文帝聽罷,躊躇半晌,揮令退去。
事為中郎將袁盎所聞,慌忙入諫道:「淮南王擅殺朝廷大臣,國法難容,陛下若置不問,恐怕釀成尾大不掉之禍,愛之適以害之呢。」
文帝道:「審賊之罪,罄竹難書,盈廷諸臣,坐視不問,有愧多矣。君毋言,去休可也!」
袁盎無奈,便徑入長樂宮奏知薄太后。
薄太后聽了,召入文帝道:「淮南王所為之事,情雖可原,法不可耍,皇帝若不治罪,綱紀何存!」
文帝聽了,唯唯而退,回宮之後,一面暗令劉長連夜回國,閉門思過;一面追究審食其的私黨,以堵人口。
朱建得了此信,仰藥而亡。有人報知文帝,文帝道:「朕並不欲殺他,他又何必畏罪自盡?」遂召朱建之子名和的入朝,授為中大夫之職。
次年文帝四年,絳侯周朝,業已就國。因為膽小,每出巡視郡縣,必帶刀兵甲士。當下就有人密報文帝,說他謀反。
文帝本來因他功高望重,刻刻留心他的,一聽有人告他謀反,急命延尉張釋之,派員把周勃拿到都中。審問時候,周勃不善口才,沒有辯供,釋之無法開脫,只得將他械繫獄中,讓他自去設法。周勃為人,倒還長厚,只有剛愎自用,是他短處。又因曾任丞相,不肯向獄官使用規費。
誰知獄官抱著皇親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老例,若無銀錢,便不肯優待,雖然未敢加他非刑,但是那種冷嘲熱罵的情況,已經使周勃不堪忍受。幸有他的兒子,名叫勝之的,其時已經攜了妻子,趕到都中,打聽得他的父親不肯花費使用,很受輕視。忙暗暗地備了千金送與獄官,托他格外照應,獄官見錢眼開,招待周勃就換一副面目。只因案犯謀反,關係重大,未便直接交談,即在當天晚上,由獄卒私下呈上一條。
周勃接來一看,乃是「以公主為證」,五個大字。周勃看了之後,因思我的長媳確為當今主上之女,不過平時對我來得異常驕傲,我也不甚加以禮貌,我的兒子與她常有反目情事,現在事急求她,恐怕未必有效。
周勃正在自忖自度的時候,可巧他的長子進獄省視,周勃只得囑咐兒子去求公主。
勝之聽了道:「公主平時藐視我們父子,兒子所以和她不甚和睦。此時事有輕重,兒子哪敢再存意見,父親放心,兒子出去辦理就是。」
周勃聽了,也無多話。
當下勝之別了父親,回到家裡,只見公主一個人坐在房內看書,見他進去,正眼也不去看他。勝之只得陪著笑容,走近公主的身邊,問她道:「公主在看什麼書?」
公主仍是不睬。
勝之一看,見公主所看的乃是《孝經》,勝之就借這個題目開場道:「公主別的書很多,何以單看《孝經》?照我就來,公主獨有此書,可以不必看它。」
公主此時已知勝之話中有話,始懶洋洋地抬起頭來,問勝之道:「為甚麼我不能看這本書呢?」
勝之微笑著答道:「孝經自然講的是個孝字,現在你的公公身繫獄中,無人援救,此事除公主之外,誰有這個力量?公主到京以後,並不進宮去代公公疏通,豈非與此書的宗旨相反了麼?」
公主聽了道:「你們父子兩個,平日只當我是一根眼中之釘,大不應該。此事我去求我父親,這種小案,未必不准,即使不准,我還好去哭訴祖母。這些些的情分也是有的,無如你們府上,自持功高,往往使人難堪,我實在氣憤不過,因此冷心。」
勝之聽了,笑答道:「公主此話,開口就說錯了。」
公主道:「怎麼我說錯了呢?你倒指教指教看!」
勝之道:「你與我不睦,乃是閨房私事。斷不可因為閨房私事,連堂上的事情也置諸腦後。」
公主聽了道:「照你說來,我不去替你父親疏解,便是不孝了。」
勝之道:「對嘍!公主打我罵我,都是小事,你的公公之事,哪可不管?」
公主聽至此地,臉上就現出得色道:「如此說來,你們周府上也有用得著我的地方麼?」
勝之道:「我為父親的獄事,自然只好求你。其實我與你二人又無冤仇,都是你平日驕氣逼人,使我無從親近,不能怪我,你若能夠救出我父,從此以後,我就做你的丈夫奴隸,我也情願的了。」
公主此時已有面子,便嫣然一笑道:「我只怕你口是心非。等得事情一了,你又要搭起侯爺公子的架子來了。」
勝之道:「公主放心,侯爺公子的架子無論如何大法,總及不上公主的架子呢。」
公主聽完,微微地瞪了勝之一眼,方始命駕入宮。
見了文帝,自然請求赦他公公之罪。誰知,文帝並不因父女之私,就寢謀反之事。公主一聽,語不投機,她也乖巧,便不多說,徑至她的祖母之前,伏地哭訴道:「孫女公公周勃,自從跟了去世祖父打定天下,忠心為國,直至如今。公公若有異心,嫡祖母當時斬淮陰侯韓信的時候,豈不留心,哪能還到現在?父皇不知信了誰人讒言,不念前功,貿然翻臉,孫女想來,國家功臣似乎不可過於摧殘的呢。」
此時薄太后本已得了薄昭之言,也說周勃並無異心,正要去責文帝疑心太重,冤屈功臣的時候,又見她的孫女,哭得淚人一般,說得很是有理,便一面令公主起來,一面召入文帝。
文帝應召進見,薄太后一見文帝,竟把她頭上所戴的帽巾除了下來,向文帝面前一擲,大怒道:「絳侯握皇帝璽,統率北軍,奮不顧身,攻下呂產所管的南軍,這個天下才得歸汝,他那時不造反,今出就一個小小縣城,反想造反麼?」
文帝一見太后動怒,又知太后從來不肯多管閒事,若非查得切實,決不有此舉動的,慌忙跪下道:「母后不必生氣,容臣兒即命延尉釋放絳侯便了。」
薄太后聽了道:「這才不錯,非是為娘干涉朝政,絳侯人本忠厚,春秋又高,哪能受得這般驚嚇?況且汝是由王而帝,不比汝父自己打來的天下,對於功臣稍稍倨傲一點尚不要緊。」
文帝道:「母后教訓極是,臣兒敢不遵命!」
文帝說罷,退出坐朝,即將周勃赦免。
周勃出獄,喟然長嘆道:「我曾統百萬雄兵,怎知獄吏驕貴,竟至如此!」說著,入朝謝恩。
文帝自認失察,叫他不必灰心,仍去就國。周勃聽了,他自矢一番,趨出之後,謝過眾人,回國去了。
勝之因為公主救出其父,從此對於公主真心敬愛。公主也秉了嚴父慈母之教,對於公婆丈夫面上並不再拿架子,相親相敬,變為一個美滿家庭。
周勃回國之後,感激太后恩典,每思有以報答。一天,得了一處密信,知道淮南王劉長驕恣日盛,出人用天子警蹕,擅作威福,因思文帝只有此弟,若不奏時,預為做戒,實非劉氏之福,於是密遣公主,入都報知文帝。
文帝聽了,貽書訓責。劉長非但不聽,竟敢抗詞答覆說道:「甘願棄國為布衣,守家真定。」
文帝見了覆書,知是怨言,又命薄昭致書相戒。其辭是:

竊聞大王剛直而勇,慈惠而厚,貞信多斷,是天以聖人之資奉大王也。今大王所行,不稱天資,皇帝待大王甚厚,而乃輕言恣行,以負謗於天下,甚非計也!夫大王以千里為宅居,以萬民為巨妾,此高皇帝之厚德也。高帝蒙霜露、冒風雨、赴矢石,野戰攻城,身被瘡痍,以為子孫成萬世之業,艱難危苦甚矣。大王不思先帝之艱苦,至欲棄國為布衣,毋乃過甚!
且夫貪讓國土之名,轉廢先帝之業,是為不孝!父為之基而不能守,是為不賢!不求守長陵,而求守真定,先母后父,是為不義!數逆天子之令,不順言節行,幸臣有罪,大者立誅,小者肉刑,是為不仁!貴布衣一劍之任,賤王侯之位,是為不智!
不好學問大道,觸情妄行,是為不祥!此八者危亡之路也!而大王行之,棄南面之位,奮諸賁之勇,常出入危亡之路,臣恐高皇帝之神,必不廟食於大王之手,明矣!昔者周公誅管叔,放蔡叔以安周;齊桓殺其弟以反國;秦始皇殺兩弟,遷其母以安秦;頃王之代,高帝奮其國以便事;濟北舉兵,皇帝誅之以安漢。周齊行之於古,秦漢用之於今。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國便事,而欲以親戚之意,望諸天子,不可得也。王若不改,漢係大王邸論相以下,為之奈何!夫墮父大業,退為布衣,所哀幸臣皆伏法而誅,為天下笑,以羞先帝之德,甚為大王不取也!宜急改操易行,上書謝罪,使大王昆弟歡欣於上,群臣稱壽於下,上下得宜,海內常安,願熟計而疾行之!行之有疑,禍如發矢,不可追已。

劉長看過薄昭之書,仍舊不改舊性。但恐朝廷真的見罪,只好先發制人,當下遣大夫但等七十人潛入關中,勾通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同謀造反。約定用大車四十輛載運兵器,至長安北方的谷口依險起事。
柴武即遣士伍,名叫開章的,往報劉長,叫他南聯閩越,北通匈奴,乞師大舉。劉長見了開章,獎他忠心,為治家室,並賞財帛爵祿。開章本是罪人,得了意外際遇,一面留在淮南做官,一面作書回報柴氏父子。不料書被關吏搜出,飛報朝臣。朝臣奏知文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stbooks 的頭像
    eastbooks

    風雲書網官方部落格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