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g207林語堂作品精選7:吾土與吾民【經典新版】.jpg
書系列別:文學大師經典新版
書系編號:Tg207
書籍名稱:林語堂作品精選7:吾土與吾民【經典新版】 
作  者:林語堂
定  價:$290 
開本尺寸:正25K-15x21cm
裝訂頁數:平裝本-352頁
ISBN:978-986-352-597-4
原印條碼:978-986-352-597-4
CIP碼:541.262
出版日期:2018.06.20

出版重點:
林語堂在美國的成名作及代表作之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引言推薦
學貫中西、妙語如珠的林語堂,以坦率幽默的筆調描繪出中國人的道德、心靈、生活及文學等等,並與西方人的性格、心靈、理想、生活等作了交叉深入的比較
這是林語堂經過長時間苦思苦讀和自我省察獲得的領悟。
古老的中國有種種優點,也有種種缺點。秉持愛國之心,他娓娓道出民族的善與惡。
敢於揭露,是因為他從未放棄希望。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是有能力修正自己的!

作者簡介: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漳州)人。譜名和樂,17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改名玉堂。28歲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1923年獲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返國後任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兼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開始以語堂為名發表文章。
以人生為課本的林語堂,聲稱自己從老媽子黃媽身上習得中國女教的良好思想,即便是個隨口罵人的蘇州船娘,都能教導他一段人生哲學,品味生活的藝術。
他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更是具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以及發明家於一身的近代中國學者。他的作品充滿了赤子之心,代表著他亦莊亦諧的生活態度,也闡釋了他獨特的生活藝術。
他以《京華煙雲》三大家族的故事,勾勒出庚子義和團拳亂至抗戰時代四十年來的中國輪廓,並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以《風聲鶴唳》描寫抗日時期的民間百態;以《朱門》及《紅牡丹》描述女子勇於突破舊有傳統;以《武則天》與《蘇東坡傳》重新詮釋一代女皇及才子蘇東坡;以《賴柏英》紀念其初戀情人,並對中西文化差異、男女對感情的看法,有獨到的描寫。以《生活的藝術》、《吾土與吾民》向國外講述中國人的生活哲學,曾高踞美國暢銷書籍排行榜第一名長達一年,為林語堂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強力推薦。


內文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心中最佳闡述中國的著作
林語堂首部於美國引起巨大回響的代表作

我以為觀察中國之唯一方法,亦即觀察其他任何各國之唯一方法,要搜索一般的人生意義,而不是異民族的舶來文化,要滲透表面的古怪禮貌而覓取誠意的謙德;要從婦女的艷裝異服下面,尋求真正的女性與母型;要留意男孩子的頑皮而研究女孩子的幻想。此等男孩子的頑皮,女孩子的幻想,以及嬰兒之笑渦,婦人之哭泣,丈夫之憂慮——都是全世界各處相同的表象。是以吾人只有經由丈夫之憂慮與婦人之哭泣,始可真確地認識一個民族,差異處蓋只在社會行為之形式而已。這是一切健全的國際批評之基點。
這本書是歷來有關中國的著作中最忠實、最鉅麗、最完備、最重要的成績。尤為可貴者,作者是一位中國人、一位現代作家,他的根柢鞏固地深植於往昔,而豐富的鮮花開於今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
任何人想要一睹真實、而且體會深刻的中國圖像,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他。我推薦它,也因為它對西方的規章制度、理念想法和生活方式有敏銳獨到的見解。你會因為書中大量的生活智慧,以及附帶的,英國式的韻味而精神振奮、耳目一新。                                      ──Nathaniel Peffer,《星期六評論》

這是一本深思熟慮、優美文雅的書,也是一本有教養、有文化深度的書。
──Cerl Van Doren,《紐約前鋒論壇報》

【目錄】
引言 賽珍珠 
自序 林語堂 
上卷  基礎

開場白 
第一章  中國人民 
 一、南方與北方 
 二、退化 
 三、新血統之混入 
 四、文化之鞏固作用 
 五、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國人之德性 
 一、圓熟 
 二、忍耐 
 三、無可無不可 
 四、老滑頭 
 五、和平 
 六、知足 
 七、幽默 
 八、保守性 

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 
 一、智慧 
 二、女性型 
 三、缺乏科學精神 
 四、邏輯 
 五、直覺 
 六、想像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中國的人文主義 
 二、宗教 
 三、中庸之道 
 四、道教 
 五、佛教 

下卷  生活
開場白 
第五章  婦女生活 
 一、女性之從屬地位 
 二 、家庭和婚姻 
 三、理想中的女性 
 四、我們的女子教育 
 五、戀愛和求婚 
 六、妓女與妾 
 七、纏足 
 八、解放運動 
第六章  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缺乏公益心 
 二、家族制度 
 三、徇私舞弊和禮俗 
 四、特權與平等 
 五、社會階級 
  

 六、陽性型的三位一體 
 七、陰性型的三位一體 
  八、鄉屬制度 
 九、「賢能政府」

第七章  文學生活 
 一、文學之特性 
 二、語言與思想 
 三、學術 
 四、學府制度 
 五、散文 
 六、文學與政治 
 七、文學革命 
 八、詩 
 九、戲劇 
 十、小說 
 十一、西洋文學之影響 

第八章  藝術家生活 
 一、藝術家 
 二、中國書法 
 三、繪畫 
 四、建築 

第九章  生活的藝術 
 一、日常的娛樂 
 二、居室與庭園 
 三、飲食 
 四、人生的歸宿

【試閱】
中國人的心靈的確有許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這個名詞為唯一足以統括各方面情況的稱呼法。心性靈巧與女性理性的性質,即為中國人之心之性質。中國人的頭腦近乎女性的神經機構,充滿著「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象的詞語,像婦人的口吻。中國人的思考方法是綜合的、具體的而且慣用俗語的,像婦人的對話。他們從來未有固有的比較高級的數學,脫離算術的階段還不遠,像許多受大學教育的婦女,除了獲得獎學金的少數例外。
婦女天生穩健之本能高於男子,而中國人之穩健性高於任何民族。中國人解釋宇宙之神秘,大部依賴其直覺,此同樣之直覺或「第六感」,使許多婦女深信某一事物之所以然,由某某故。最後,中國人之邏輯是高度的屬「人」的,有似婦女之邏輯。一個女人介紹一位魚類學教授,不是爽爽脆脆介紹一位魚類學教授,而說是介紹的是哈立遜上校的妹夫,哈立遜上校在印度去世了,那時正當她為了盲腸炎在紐約接受可愛的名醫古拔博士的手術,你要看看他的情面啊。由於同樣方式,一位中國法官不能把法律看作抽象的獨立體,而看作可以重輕順變的音節,故可隨機應變,以期個別的適應,是以適應黃上校者如此,適應於李少校者可以如彼。職是之故,任何法律,倘非私情地可以適應於黃上校或李少校,便算是不近人情,所以不成其為法律。準此,中國的審判是一種藝術,而非是科學。
耶斯佩森(Jespersen)寫過一本名著《英語之成長與構成》,書中有一次討論到英國語言的雄性品質,指出它的特點是:崇尚簡潔、合乎常識和有力。作者雅不願反駁如此偉大的英國語言學權威,不過在性別這一點上,則歉難同意。常識和實用的心理為女子之特性,較甚於男子,男子常喜憑空遐想,翱翔非非之境。中國語言和文法顯出女性特徵,正因為語言的形式、句法和字彙,顯出思考上之極端簡單性、想像上之具體性,和句法相互關係之經濟。
此種簡單性最好用洋涇濱來說明,這是英國的皮肉而具中國骨子的語言。比方我們說:「He come, you no come; you come, he no come.」你實在沒有理由硬要說,它的意義不及拐彎抹角的語法「You needn't come, if he comes, and he needn't come, if you come.」清楚。實際上這種簡單性只有使表達更清楚。毛翁(Moon)在Dean's English裡頭,摘錄英國索美塞得地方(Somerset)一個農夫在公室上的證言,我覺得它比講究主格受格的說法反而更動人:

He'd a stick, and he'd a stick, and he licked he, and he licked he; if he licked he as hard as he licked he, he'd a killed he, and not he.

照中國的語法「他打他」「吾怪吾」,意義已經十足地清晰而明瞭,固毋庸再加以主格非主格之麻煩。至如第三者單數動詞末尾加s,它的冗雜無聊可用過去分詞證之。蓋過去分詞之第三者單數固無特例也,實際上許多人說「us girl」「them things」,其意思倒從未被人誤解過。著者懇摯地希望英美教授總有一天敢在教室裏堂堂正正地說出「He don't」,如此一來,終有一天英國語言才能藉此洋涇濱之影響力,變得和中國語言一樣清楚動人。
中國語言之單純可以從「坐食山空」這句成語看出來,對中國人來說,它的意義明白不過,就是「一個人倘不事生產,終日坐著不動,只會白白吃飯,則雖有山樣巨大的財產,亦不免吃光用盡」。所以英國語言倘欲趕上吾們,還需相當時日才行。
中國人思考方法之具體性,又可以用她所用的抽象詞句之性質,及其俗語與比喻之通用幾點來表顯。一個抽象的意識,她往往用兩個具體的品性組合而表達之,譬如「大小」所以表達體積的量,「長短」所以表達長度,「闊狹」所以表達寬度:例如「你的鞋子大小如何?」長和短亦用判別兩方爭論的是和非。吾人常說:「我不喜議論人長短。」又如「此人沒有是非」,它的意義即謂這一個好人,因為他保有公正不偏的態度,不捲入爭論漩渦。抽象名詞以「ness」做為字尾的一類,亦非中國人之所知,中國人僅知如孟子所說:「白馬之白,非白玉之白也。」這表明他們缺乏分析性的思考。
據我所知,女人總避免使用抽象詞句。這一說可從女作家所常用的字彙加以分析研究而證明(分析統計方法是西方人所習慣的心智,至於中國人因為普通的感性勢力太大,不耐數字之麻煩,故用統計方法來證明似於中國人有為難處。但倘他能直捷地覺察女性作品或言語中所用抽象字彙之稀少,也就夠了)。所以中國人近乎女性,常用擬想的具體化來代替抽象的術語之地位。極端學究式的字句像:「There is no difference but difference of degree between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 and no difference.」殆無法正確地翻成中文,翻譯者大概只好引用《孟子》上的問句來代替:「……五十步與百步,有以異乎?」這樣的代替,雖喪失了原文的定義和精確性,卻獲得了明白易解,所以與其說:「我怎麼會感知他內在心智之進展呢?」還不如說:「我怎麼知道他心裏轉什麼念頭呢?」來得清楚明白,但肯定還是比不上中國人說「我又不是他肚皮裏的蛔蟲」來得暢快有力。
中國人之思考所以常常滯留在現實世界之周圍。這樣促進了對於事實之感悟而為經驗與智慧之基礎。此不喜用抽象詞句之習慣,又可從分類編目所用之名詞見之,此等名詞通常都需要用意義極確定之字眼,而中國人則不然,他們大都採取最能明曉淺顯的名詞以使用於各種不同的範疇。因此,中國文學批評中有許多形容各種寫作方法的不同的表襯詞句:有所謂「蜻蜓掠水」,謂筆調之輕鬆;「畫龍點睛」,謂提出全文之主眼:「欲擒故縱」,謂題意之跌宕翻騰;「單刀直入」,謂起筆之驟開正文:「神龍見首不見尾」,謂筆姿與文思之靈活;「壁立千仞」,謂結束之峻峭:「一針見血」,謂直捷警策之譏刺:「聲東擊西」,謂議論之奇襲:「旁敲側擊」,謂幽默之諷誚:「隔岸觀火」,謂格調之疏落;「層雲疊嶂」,謂辭藻之累積;「湖上春來」,謂調子之柔和;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句句都是繪聲繪色,有如bow-wow(狗吠)、pooh-pooh(呸呸!)、sing-song theories(乏味的理論)那套原始語言。
如此擬想的浪費,與抽象用語之貧乏,不免影響寫作的格調,因而及於思考之式態。一方面固增進活潑之性狀,另一方面,它不難退化於無意義的裝飾而不具充實之內容,此等缺點為中國文學史上某幾個時期的苦悶的罪惡,直到唐代,韓愈始大聲疾呼,樹起反抗之旗幟。這種裝飾文字所謂駢驪文的格調,深受缺乏精確性表現之弊病,而其優點為最佳之「非古典派」小說中所表現者,為一種閒遊的散文,富有新鮮通俗而含著農村的風味,有似英國文學中之斯威夫特(Swift)與笛福(Defoe)的作品。故從英文譯為中文,其中最感困難者為科學論文,而從中文譯為英文,其中最感困難者則為詩與駢體文。蓋這一類文字,每一個字眼含有一個意象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stbooks 的頭像
    eastbooks

    風雲書網官方部落格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