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0065痛苦之源,也是成功之門──欲望心理學

出版類型:心靈勵志、心靈成長
書系列別:心靈企劃系列
書系編號:V0065
書籍名稱:痛苦之源,也是成功之門──欲望心理學
作  者:李少聰
譯  者:
定  價:$340元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320頁
ISBN:978-626-7369-75-3
原印條碼:978-626-7369-75-3
CIP碼:176.86
出版日期:2024.04.18
購書網站:https://www.eastbooks.com.tw/

出版重點:
※佛家裡有「我執」一說,意思是人總是欲壑難填,執著於一個又一個所謂的圓滿結果,而忽略了追求目標過程中,個體身心的轉變與獲得。
※「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無數欲求的凝結。」──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欲望是柄雙刃劍,普通人雙眼緊盯結果,於是輕易墜入求而不得的煉獄;
聰明人則懂得以欲望做推動力,提升自己到充盈而富足的世界。

人的欲望來自於「可望而不可即」,
得不到,卻又放不下的心理
使得人心只能在莫大的苦楚中掙扎、煎熬
本書教您如何借助欲望的力量追求美好
如何做欲望的主人,駕御它!掌控它!

作者簡介:
李少聰,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專家。其文筆細膩,入木三分,主張圓融處世,追求心靈和諧與生命富足。代表作有《嫉妒心理學》、《欲望心理學》、《恐懼心理學》、《拖延心理學》、《這才是孩子愛看的心理自助書》、《兒童情緒管理手冊》、《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話術》、《做一個優雅獨立的女人:林徽因的魅力哲學》、《做不焦慮的父母》等暢銷書。

內文簡介:
高級的欲望是一種信念,
亦是一種生命的驅動力
低級的欲望卻是被種在心房的執念
人的痛苦是因為想得到的太多,
想承擔的卻太少

或許你也曾讓自己活成「欲望的奴隸」,一路漫無目的地奔跑前行,同時被那股焦灼感折磨得輾轉反側、坐立不安。可當你發現自己內在的節奏,並自信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生活的時候,你便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這麼美好,連呼吸都是甜美的。
貪婪的人被欲望所支配,不惜一切代價只為獲取更多。可是,若你只看到了內心的欲望,卻學不會克制,最終只會在欲望的泥潭裡越陷越深。除了降低欲望值,為欲望設置底線外,還要學會對人生做減法,這樣才能享受到人生真正的樂趣。

你所有的迷茫、焦慮、不滿,都是因為你渴望擁有的太多,願意付出的卻太少。與其想一千次一萬次,還不如行動一次。你要做的是將那些你所渴望的所謂「更好的生活」、「更優秀的自己」變得更立體具象,同時將那些讓你感到焦慮的事情列在一張清單上,逐一去攻克,慢慢去努力。
欲望本身不可怕,只要你牢記這兩句話:選擇運用怎樣的手段去實現自己的欲望,決定著你的前途;如何對待自己的欲望,決定著你最終的人生走向。

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入手,對包括物質、享樂、金錢、權力、攀比在內的人生諸多欲望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及深入的剖析,幫助讀者瞭解自身的欲望和需求,以此來分析自我心理狀態、調整自我人生規劃。讓我們在向著理想進發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借助欲望的力量追求美好,一方面做欲望的主人,駕馭它,掌控它。

※【書中金句名言】
★居里夫人:「我想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取得多大的榮耀,它終歸會過去。如果永遠守著過去的榮耀,沉浸在那種歡愉中無法自拔,就再也沒辦法取得新的成就。」
★村上春樹說:「超過了一定年齡之後,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對你的人生很寶貴的東西,會一個接一個像梳子豁了齒一樣從你手中滑落下去。」
★你要學會轉移注意力,令欲望有一個發洩的出口。不去關注自己得不到的,多看看自己所擁有的,讓自己心中、眼中處處充滿陽光。
★有心理學家用腦神經原理來「詮釋」快樂:「一個真正快樂的人,能從一些很小的事情中合成『多巴胺』,他們永遠活在當下,努力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充實。」
★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快樂,而不必被欲望所綁架,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
★如果太在意結果,反而會受其所累。只因欲望是柄雙刃劍。
★人生是來享受過程,而不是來計較結果的。
★變得更好的欲望能促使我們上進,可一旦太過心急,這欲望反而會將我們推入自卑的漩渦。
★與其過濾欲望,倒不如找到心中最想實現的目標,將「渴望力」發揮至極致。你有多渴望,就有多高效。那種無與倫比的專注力讓你無暇顧及其他事情,只一心朝著目標前進。
★如果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好」,終身都會活在自我折磨中。

※【目錄】
前 言 欲望與克制
◎第一章 求而不得的欲望,是一切痛苦之源
1 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太想得到」    
2 越是被禁止,越會想方設法去索取    
3 欲望得不到滿足的人,容易產生幻想    
4 越是懷念過去的人,對現狀越不滿意    
5 求而不得,會讓你變得偏激和固執    
6 特別強烈的願望實現了,你也未必會快樂    
7 專注於過程,而不是所謂的結果    
8 逃離大都市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9 你嚮往的田園生活解決不了「中年危機」
    
◎第二章 太著急變好的欲望,讓你患上知識焦慮症
1 自卑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你太著急變好    
2 所有的焦慮都是因為你想得過多,卻不去行動    
3 你知識焦慮了嗎    
4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焦慮,掌控人生節奏    
5 運用「渴望力」,戰勝焦慮情緒    
6 找準人生的座標,不必執著於「更好」二字    
7 「變得更好」這件事和受苦沒有必然的關係
8 接納自己的「不好」,與自我和解    
9 迷茫是因為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
    
◎第三章 過度的物質欲望,帶來精神的極度空虛
1 控制不住的「買買買」,瘋狂購物背後的心理學    
2 警惕「狄德羅效應」,不為透支的欲望付出高額代價    
3 從付款到閒置,現代人因物欲滿足的快感究竟有多短    
4 為什麼人們喜歡在行為和用品上模仿名人    
5 「斷捨離」:化解人類物欲的死結    
6 管控不住物質消費的人,毅力都很差    
7 內心不依賴外物,便能獲得自由    
8 轉移「興奮點」,富足精神淡化物欲
    
◎第四章 迷戀感官刺激的欲望,腐蝕了你的理智
1 為什麼你離不開抖音    
2 為什麼說出軌只有零次和一百次的區別    
3 開心不開心都想吃東西,你需要警惕自己的暴飲暴食了    
4 熬夜快感的背後,是你在報復白天偷的懶    
5 為了出名不惜抹黑自己的人是什麼心理    
6 遠離不良誘惑,不要去考驗自己的定力    
7 情緒低落時會使人屈服於誘惑    
8 沉浸在一份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中,能取代感官刺激    
9 不要在意志力快消耗完的時候做決定
    
◎第五章 謀取權力的欲望,讓你遺忘了初心
1 人為什麼有玩弄權力的欲望    
2 越是有點兒小權力的人,越是喜歡折騰人    
3 越是站在權力邊緣的人,對權力越渴望    
4 權力一旦「任性」起來,就會帶來災難    
5 一個人的權力無限大,欲望也可能也會隨之增加    
6 身處高位時,學會合理放權    
7 面對權力,時刻保持敬畏之心    

◎第六章 一夜暴富的欲望,讓你迷失了本心
1 為什麼很多人都有一個暴富夢    
2 中了彩票大獎,幸福感可以持續多久    
3 金錢能夠體現你的人生價值嗎    
4 別在「享樂跑步機」上疲於奔命    
5 你的問題是有掙一億元的欲望,卻只有一天的耐心    
6 一夜暴富是幻想,腳踏實地才是真理    
7 在金錢誘惑中守住底線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第七章 處處爭強好勝的欲望,讓你變得虛榮扭曲
1 「追求比別人幸福」會讓你變得更不幸    
2 在網上秀努力,只會讓你離優秀越來越遠    
3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用豪車和奢侈品來炫耀    
4 不爭一時之長短,大收穫都需要時間來等待    
5 你無須和別人比較,只需和過去的自己比較    
6 輸不起的人,往往也贏不了    
7 不做無謂的爭辯,這會拉低你的層次    
8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愛面子    

◎第八章 執著於佔有的欲望,讓你變得患得患失
1 控制欲太強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2 你那不是愛,是佔有欲在作怪    
3 「我是為你好」的背後,其實是「你要聽我的話」    
4 對「絕對控制權」的渴望源自恐懼    
5 別拿愛囤東西不當回事兒,你有可能是得病了    
6 「控制狂」是在用處理別人的問題來迴避自己的問題    
7 怎麼拯救你,我的控制欲    
8 面對控制與佔有欲望過強的人,守住自己的界限
    
◎第九章 保持適度的欲望,讓我們體會到快樂
1 戰勝欲望的第一步是走出負罪感    
2 懂得取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3 降低欲望值,增強幸福感    
4 學會做減法,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    
5 保持適度的饑餓感,讓你做事更高效    
6 弄清楚你到底想要什麼,追求真正的快樂    
7 追求預期目標失敗時,不妨來點兒「甜檸檬」    
8 拋下唾手可得的名利,去追逐內心真正的熱愛    
9 你以為的「佛系」生活,只不過是不思進取        

※「內文試閱」
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中有這樣一幕:堵得水泄不通的立交橋上突然響起音樂,女主角打開車門,自如地穿梭在人群中,一邊放聲歌唱,一邊歡快地舞蹈。她煩躁的心情一掃而空,面上洋溢著甜蜜的笑容。可歌舞一結束,觀眾才發現導演剛剛是玩了把黑色幽默。那些歡快的歌舞都源自女主角的幻想,幻想被戳破後,一切恢復如常,現實還是令人沮喪。
人們在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很容易沉浸在空想中。精神分析學大師佛洛伊德將這種空想命名為「白日夢」。在他看來,現實生活中,越是對某種欲望求而不得的人,越傾向於通過一系列想像在心理上「實現」它,這是為了在虛無中尋求心理平衡。
在闡述這一概念時,佛洛伊德著重強調了一個關鍵性詞語:逃避。他解釋說,那些過分沉湎於空想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很強的逃避傾向的人。
曾有一位來自麻塞諸塞州的年輕人拜訪愛默生,年輕人說自己打小熱愛詩歌,從七歲起便開始詩歌創作,但他一直苦惱於得不到名師指點。後來,他聽說了愛默生的大名,便不遠千里地趕來拜訪他。愛默生見年輕人談吐優雅,彬彬有禮,對他印象很好。讀了年輕人奉上的詩作後,愛默生讚賞不已。他認定年輕人很有天賦,決定大力提攜對方。
愛默生將年輕人的詩稿寄到報社發表,但回響不大。愛默生一直寫信給年輕人,鼓勵他不要放棄。不知從何時開始,年輕人寫給愛默生的信越來越長。信中,年輕人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字裡行間態度傲慢。愛默生覺得很不對勁。秋天到了,愛默生邀請年輕人參加一場文學聚會。聚會中,年輕人逢人便說自己已經寫成了一部偉大的作品。
愛默生在一旁默默觀察著他。後來,冬天到了,年輕人寫給愛默生的信裡再也沒提過他的那部「偉大作品」。直到有一天,年輕人在信中承認,自己長時間以來一直沉浸在空想裡,什麼也沒寫,所謂的偉大作品都是子虛烏有之事,只因他太渴望揚名立萬了。
一位作家說,所謂的白日夢是一個人的狂歡。他用想像為自己架構起了一個逃避現實的安樂窩,他和心愛的人依偎在那裡,不必花費太多力氣,就能輕鬆實現一切浪漫的理想。可惜的是,他不能一直沉浸在這種幻想裡,生存的壓力會不時將他生拉硬拽出那個美妙的烏托邦世界,彷彿睡在美夢中的人被現實的巴掌殘酷地拍醒……
也許你曾為了排遣現實生活中的鬱悶、不滿、絕望等悲觀情緒,一頭扎進虛幻的世界中,用一種逃避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並將身邊讓你倍感壓力的人與事拋到腦後。可這樣的你,彷彿在吸食「精神鴉片」,不但無法贏得想要的未來,還會摧毀得之不易的現在。
幻想所能帶來的只是一時的歡愉。那些擁有很強執念而心靈卻又很脆弱的人,總會給人留下不真誠、不可靠、滿嘴謊話的印象。也許,他們並不是有意在說謊,當他們抱著異想天開的欲望時,便很容易將現實與幻想弄混淆,然後在無意識中說出一些謊言。
正如欲望有好有壞,幻想也是如此。適當的、正面的幻想讓人富有激情和創造力,甚至為人們的成功做下鋪墊。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一輩子都沉浸在空想中,他滿腦子怪誕、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的奇思妙想,但這樣的人最終卻成為一代藝術大師。
這是為什麼?達利的同學、超現實主義電影導演路易士•布努埃爾在自傳中寫道,年輕時他和達利同住一幢學生公寓,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達利的勤奮。他回憶說,達利繪畫時,像極了一位埋頭苦幹的工人。那時候,達利單獨住一間房子。繪畫時,他會打開房門,過路的學生站在門邊對他的畫作指指點點,他卻充耳不聞,一心沉浸在創作中。
達利以天才自居,總表現得很傲慢,而且總是幻想自己某一天會功成名就。布努埃爾卻並不認為達利狂妄而不切實際。在布努埃爾看來,達利的勤奮足以支撐他將幻想變成現實。
果然,達利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就。他之所以能成功,就在於他將欲望和空想轉化為豐沛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行動力。靠著日復一日的耕耘與努力,他終於成就了自己。
若達利也像那位拜訪愛默生的年輕人一樣,陶醉在自己的天賦和才華之中,整天想入非非,卻不付出切實的行動,便只能眼睜睜瞧著自己墜入虛空,一輩子庸碌無為。
空想過了頭,可能會產生自閉傾向,甚至讓人失去理智,從此變得瘋瘋癲癲。法國電影《花開花落》中,貧寒的畫家薩賀芬一直夢想著能開一場畫展。得到著名畫商的賞識後,她始終沉浸在名揚天下的幻想中。誰料幻想最終落了空,她承受不住這個結果,最終發了瘋。
古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辛勤的耕耘,不可能迎來輝煌的成功。哪怕你是一個富有才華的人,一旦深入空想的泥潭中難以自拔,你的才華註定會消失殆盡。
正如愛默生所言:「當一個人年輕時,誰沒有空想過?誰沒有幻想過?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標誌。但是,我的青年朋友們,請記住,人總歸是要長大的。天地如此廣闊,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們的不僅僅是需要一對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