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歷史的瞭解,我一向是傾向演義多過課本的,雖然未必贊成時下的「戲說」,卻也從不喜歡過分地追本求原——誰又知道真正的本原是什麼樣子的呢?
很多時候,就是當事人都不一定說得清原委,何況他人?
何況隔了千百年的後人?
正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又怎麼知道哪些是真相、哪些是推測、哪些是傳說、哪些是杜撰呢?
有時我寧可按照自己的心思去猜測古人,撿拾起散落於歷史長河中的遺珠貝葉重新穿成一道珠簾,只欣賞那珠簾的閃爍之美,而並不細究哪一顆是「真珠」,哪一顆是「魚目」。
孝莊太后是真珠,還是魚目?
近來太多的清宮戲以她為主角了,將她形容成一個豔美絕倫、功高蓋世的奇女子,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可是我不信。孝莊十二歲進宮,十二歲,她會知道什麼是男女之情?皇太極之於她,除了憐惜愛護,又會有什麼特別寵愛——除非,他是一個戀童癖。
孝莊與皇太極,根本是一項政治婚姻。皇太極眼看著這個女童長大,就好像一個父親看著女兒長大那樣,對她熟悉得沒有任何神秘可言,如此,是很難想像他會對她有什麼欲望和愛情的。
海蘭珠卻不同,她入宮的時候已經二十六歲,卻仍被封為宸妃,賜住關睢宮,地位遠在孝莊之上;崇德二年,她生下皇八子,皇太極為此頒佈大清第一道大赦令,稱八子為「皇嗣」,也就是未來的太子——顯見皇太極對她有多麼寵愛;
然而海蘭珠的結局卻很悲慘,她的兒子八阿哥因為得到皇上太過隆重的寵愛,未滿周歲即告夭折,海蘭珠自己也在不久後抑鬱而終。又過幾年,皇太極也於自己的宮裏無疾而崩……
清宮裏的意外死亡,也未免太多了。
而這一系列悲劇的最大獲益者,就是孝莊——在八旗部落劍拔弩張、三大貝勒旗鼓相當的爭位戰中,孝莊居然長袖擅舞, 四兩 撥千金地,將自己六歲的兒子福臨推上了金鑾寶座,而自己,則做了不垂簾的實權太后。
透過那道簾,我彷彿看到她得意的笑容。
而在她的座前,橫陳著那許多死於「意外」的屍體:八阿哥、皇太極、多爾袞的妻子睿親王福晉、多爾袞自己……
也許還應該包括後來的順治與董鄂妃,以及他們的兒子——那一幕,幾乎是海蘭珠與皇八子故事的翻版。
歷史上到處都是重複著的故事,手段與答案當也不過如此。
當男人在前線廝殺震天、在前朝爭權奪位時,女人則在後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只用一點點小手段便讓男人們唯命是從。她們才是歷史的真正撰寫者,她們的一顰一笑,操控了政治的旗幟,左右了歷史的車輪。
也許歷史的傳奇,朝廷的恩怨,政治上的翻雲覆雨,以及天地間的改朝換代,都不過只是為了成全一個女人的妒忌罷了。
誰知道呢?
相關閱讀:大清後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