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類型:人生哲學類
書系列別:心靈企劃系列
書系編號:V0070
書籍名稱:弘一大師的16堂課(*新修版)
作 者:羅金
定 價:$440元
開本尺寸:正25K-21〈長〉*15〈寬〉
裝訂頁數:平裝本-320頁
ISBN:978-626-7510-17-9
原印條碼:978-626-7510-17-9
CIP碼:225.87
出版日期:2024.11.20
購書網站:https://www.eastbooks.com.tw/
出版重點:
※16堂課學會弘一大師的做人哲學,16堂課領悟弘一大師的過人智慧!
※什麼是自我療癒的最好方式?要如何找到人生的智慧真諦?
※反映弘一大師修養境界及佛學思想的經典作品;啟發人生、滌盪心靈、修養心性最高指導寶典!
※從一個翩翩公子,到誨人不倦的老師,再到闡述頓悟哲理的道人,他可以說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傳奇人物!曲折跌宕的經歷讓他對人生有著深刻的體悟與見解,也因為如此,他以精闢的文字與言談,將其思想娓娓道來,上完這些課,立時使人心智清明,不再被人世的煩擾所困惑!
※最淺顯易懂,最透徹實用的修身讀本
※一代文化巨匠弘一大師畢生體悟和學佛心得
※弘一大師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語堂等文學大師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細細品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名人推薦: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林語堂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張愛玲
◎弘一法師是我國當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美學家朱光潛
作者簡介:
羅金,著名雜誌資深撰稿人,擅長以最簡潔淺白、優美凝練的文字表達人生哲理,從傳統文化中發掘適合現代人的精神財富,對大眾拓展、學業、事業、生活及修養心性方面進行分析和指導,啟發人在成長、成功的過程中把握住自己,並不斷朝著精進的方向完善自我。著有《弘一大師的超脫之學》《弘一大師的十六堂課》《心雲投影──星雲大師傾談人生修行》《只有衝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一花一世界:佛學典故中的十六堂人生成功課》《一念一清淨:佛學典故中的十六堂修心課》《隨緣不是沒有原則》《別人都不看好你,你才有機會證明自己》(以上皆風雲時代出版)等暢銷書。
內文簡介:
他的前半生是瀟灑自在的風流才子,後半生卻遁入空門,成為得道高僧。
他是第一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也是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先後培養出豐子愷、劉質平等名人。
他滿懷慈悲之心弘揚佛法導引眾生,為後世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可以說是從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傳奇的經歷讓他對人生有著深刻體悟與見解,他的智言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就像一本挖不盡的百科全書,令人明智大開!
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金石、教育各個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他結合實際,並適時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佛家的思想變得生動形象、簡單易懂。他講佛學,不僅是教我們如何學佛,也教我們如何做人。願更多的人,從書中進一步認識弘一法師,在景仰中或有心如澡雪之感,於惕厲自省之餘獲得一份清明。
※【關於弘一大師】
李叔同(1880~1942),法號漱筒、弘一、晚晴。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是中國著名藝術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更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後於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林語堂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書中佳句】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虛生浪死,至為悲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大好光陰,切莫空過。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
★修行要使妄想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人當變故來時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明白自己的目標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為了成就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旦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偏離了目標,就更應該做到知非即捨。
※【目錄】
第一章 你的當下,你的時間,你的生命
1.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2.怎樣分配時間
3.參透生死,把握當下
4.不要悲歎生不逢時
5.身體力行,處處修行
6.破除一切成見
第二章 修持精粹心
1.有所為,有所不為
2.現在很寂寞,未來很美好
3.自古雄才多磨難
4.說「難」前,先問問自己是否竭盡全力
第三章 變故來時,只宜靜守,不宜躁動
1.「靜」是心靈的自我治療師
2.靜心的裨益
3.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業
4.衝動的時候,不要做任何決定
5.靜心的「法門」
6.遠離一切和目標無關的東西
第四章 悟性、靈感和才華
1.學習沒有年齡的限制
2.要明確讀書的目的
3.只要有心,人生處處皆是學問
4.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
5.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6.善於利用他人的智慧
第五章 懷著敬畏之心,和自己相處
1.學會適當地獨處一陣兒
2.獨處時,行為更應當謹慎
3.自淨其心,才能驅除靈魂的孤獨
4.積攢特立獨行的本錢
5.培養自我反省的習慣
6.禁止執著心
第六章 待人的第一要素是涵養
1.為什麼佛家說「吃虧是福」
2.從做人的高度來看待吃虧
3.常湧慈悲心,視萬物與我一體
4.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
5.要先利人,才能利己
6.萬事隨緣,順其自然
第七章 感謝帶給你逆境的人
1.以苦為「良師」
2.最糟的事,也不過是從頭再來
3.痛苦是幸福的「試金石」
4.從「我」中跳出來,你不是最倒楣的
5.以德報怨,唯有修心方是福
6.感謝一切苦難
第八章 朋友相處,久而敬之為正道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交友,要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
3.不念舊惡,不計前嫌
4.要留餘地,看破不一定點破
5.以同道為朋
第九章 清心寡欲,美德名譽自然成
1.謹防欲望「出頭」
2.敬守本心,別讓虛榮害了你
3.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4.饑則食,渴則飲,困則眠
5.正本清源,魄力與慈悲並存
第十章 低調處世,少一些貪心貪欲
1.花要半開,人要「半醉」
2.不過分貪戀名利
3.小事愚,大事明
4.匹夫之勇要不得
5.改過宜勇,遷善宜速
第十一章 待人如沐春風,律己需帶秋氣
1.責任是心的「強壯劑」
2.郵差可按兩次鈴,機會只敲一次門
3.職場即「道場」,工作即「修行」
4.做事要抓住問題的核心
5.學會適應
6.興趣為師,鎖定目標全力以赴
第十二章 管理自我的能力——情緒控制
1.慪氣與解氣
2.「戒、定、慧」三寶
3.小心看待自己的認知
4.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5.掌握自己的正念
第十三章 把修煉「口德」放在第一位
1.心不「妄念」,口不「妄言」
2.大辯若訥,多些思量少些爭辯
3.多頌揚別人的美德,少議論他人的是非
4.不受別人言語挑撥
5.不但要大度,還要懂得如何大度
6.「冷處理」是避免人際衝突的「良方」
第十四章 謙虛是保身第一方法
1.才華不可膚淺外露
2.不懂裝懂是最大的愚蠢
3.留一步,讓三分
4.爭名奪利,本身就是一種痛苦
5.越有能力,越是要謹慎
6.眾生都是我們的榜樣
第十五章 人間的樂趣,一個「情」字足矣
1.親情、孝道成就完美人生
2.愛情,是朵永不凋謝的花
3.朋友,是一生修行的「伴侶」
第十六章 人生如月,笑看陰晴圓缺
1.月圓是畫,月缺是詩
2.人生苦樂參半
3.在每一個姿勢裏保持「正念」
4.只要是我們感悟到的,就是美
※【內文試閱】
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為佛學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學大家。
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
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他有著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他,就是李叔同,又稱弘一法師。
※長亭外的作詞者
說起弘一法師,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不過要是有人唱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恐怕就沒人不熟悉了。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一八八○年(清光緒六年)十月廿三日生於天津河東地藏庵(今河北區糧店街陸家胡同)一富貴之家。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圓寂於福建泉州。
李叔同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啟蒙者,他一生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等諸多文化領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並先後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
一九○五年(光緒三十一年),為求救國之道,李叔同東渡日本留學。到日本後,考入東京美術學校,主修油畫,兼攻鋼琴。在日期間,李叔同在留日學生出版的《醒獅》雜誌上發表文章。課餘熱心於話劇藝術活動,聯合留日同學組織「春柳劇社」。
一九一一年(宣統三年),李叔同學成歸國,先執教於天津高等工業學堂,任圖案教員。翌年轉到上海城東女學,講授國文和音樂,並加入「南社」詩社,與南社同人組織文美會,主編《文美雜誌》,兼任《太平洋報》文藝副刊編輯。不久,到杭州執教於浙江省立兩級師範學校(即第一師範學校),並到南京高等師範學堂兼課。一九一四年在中國的美術教育中首次使用人體。他從事藝術教育工作七年之久,培育出許多藝術人才。
李叔同於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八月十九日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法名演音,號弘一,後又採用一音、一相、圈音、入玄等幾十個法號。
※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
弘一法師積極弘法,他先後在廈門、漳州、安海、泉州、惠安、永春等地城鄉開展講經活動,就律宗、華嚴宗、淨土宗學說及藥師經、彌陀經、地藏本願經、心經等經義作了詳細的闡明。他還關心佛教教育,在泉州開元寺尊勝院倡辦南山佛學苑。他的佛學思想體系,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士為果。十年虔修未有間斷,佛教界尊他為近代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師。
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金石、教育各個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名家趙朴初先生評價弘一法師的一生:「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弘一法師在講佛學時,並非枯燥地照搬佛家的經典,而是結合實際,並適時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佛家的思想變得生動形象、簡單易懂。他講佛學,不僅是教我們如何學佛,也教我們如何做人。願更多的人,從書中進一步認識弘一法師,在景仰中或有心如澡雪之感,於惕厲自省之餘獲得一份清明。
第一章 你的當下,你的時間,你的生命
1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清.錢鶴灘
「好無聊啊」「真沒意思,不知道幹什麼」。你是不是經常發出這類訊息?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你有沒有為自己列一個表,有沒有做過一道計算題。現在,就讓數字來告訴你吧:
假如一個人能活一百年,睡眠三十年,吃飯十年,穿衣梳洗打扮七年,走路旅遊堵車七年,打電話一年半,打電話沒人接一年零十個月,看電視四年,上網十二年,找東西一年零八個月,購物一年半,成家後又生育孩子去掉五年,閒談七十天,擤鼻涕剪指甲八天,發呆廿五天,最後剩餘時間為十年。十年我們如何過?
二十出頭時,李叔同(弘一法師)已經用過很多名字了。廿一歲那年,他有了第一個孩子,取名瘦桐,為此,李叔同填了一曲〈老少年〉:「梧桐樹,西風黃葉飄,夕日疏林杪;花事匆匆,零落憑誰吊。朱顏鏡裏凋,白髮愁邊繞……」有朋友評說,他是一個活靈活現的老夫子,一個廿一歲的老夫子!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的孩子都出世了,我還有什麼可為的?老了!老了!」弘一法師被一種痛苦煎熬著,他感歎道,「我二十出頭時,已經老了!現在,光陰正與人類賽跑!」
你還會認為時間足夠充裕而不知道做什麼用嗎?還會在那裏感歎生活無聊嗎?岳飛在〈滿江紅〉裏曾說過:「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如果你總覺得日子很無聊,只能靠去飯店、網吧、遊戲廳、KTV等場所來打發,就真的應該好好想一想,我們究竟為了什麼活著?
達爾文曾在給母親蘇珊.達爾文的信中寫道:「一個竟然白白浪費一小時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價值。」
一天,生病的達爾文坐在籐椅上曬太陽,他的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個年輕人路過達爾文的面前,當他知道面前這個衰弱的老人就是著名的《物種起源》的作者達爾文時,不禁驚異地問道:「達爾文先生,您身體這樣衰弱,常常生病,怎麼還能做出那麼多事情呢?」
達爾文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
在這個世界上,你真正擁有,而且極度需要的只有時間。時間在生命中是如此的重要,然而許多人卻日復一日地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無聊的事。喪失的財富可以通過厲兵秣馬、東山再起而賺回,忘掉的知識可以通過臥薪嚐膽、勤奮努力而復歸,失去的健康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醫療保健來改善,而唯有我們的時間,流失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亦無法追尋。
法國著名科普作家凡爾納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然後一直伏案寫到晚上八點。在這十五個小時中,他通常只在吃飯時休息片刻。但是他並不會與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通常都是妻子將飯菜送到他寫作的地方,他搓搓酸脹的手,拿起刀叉,以最快的速度填飽肚子,抹抹嘴,接著就又拿起筆。
妻子看他如此辛苦,就非常心疼地問:「你寫的書已不少了,為什麼還抓得那麼緊?」凡爾納笑著說:「你記得莎士比亞的名言嗎?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哪能不抓緊呢!」
在四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凡爾納記了上萬冊筆記,寫了一百零四部科幻小說,共有七八百萬字,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一些感到驚異的人就悄悄地詢問凡爾納的妻子,想打聽凡爾納能取得如此驚人成就的秘訣。凡爾納的妻子坦然地說:「秘密嘛,就是凡爾納從不放棄時間。」
富蘭克林,美國著名的科學家,《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曾經有人問他:「您怎麼能夠做那麼多的事情呢?」
富蘭克林笑笑說:「你看一看我的時間表就知道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時間表吧:
五點起床,規劃一天的事務,並自問:「我這一天要做好什麼事?」
八點至十一點,十四點至十七點,工作。
十二點至十三點,閱讀、吃午飯。
十八點至廿一點,吃晚飯、談話、娛樂、回顧一天的工作,並自問:「我今天做好了什麼事?」
朋友勸富蘭克林說:「天天如此,是不是過於……」
「你熱愛生命嗎?」富蘭克林擺擺手,打斷了朋友的談話,說,「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生命有限,然而大部分的人卻活得單調乏味,過著俗不可耐的日子。著名的導演兼演員藍敦在去世前幾周接受訪問時,曾語重心長地說了這麼一段話:「活著的時候,最好能記住:死亡即將來到,而我們並不知道它降臨的確切時間。這能讓我們隨時保持警覺,提醒我們趁著機會還在,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留言列表